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鼎

第97章 大朝会的风波

唐鼎 笔下照丹青 2639 2025-01-18 17:13

  因为第二天还有大朝会,李秀宁也得进宫给李渊请安。

  所以除夕这一天,姜家的三位主人都早早回房休息了。

  当晚,姜睿以守岁之名,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被同眠。

  姜睿惬意地躺在柔软的床上,左边是温婉可人的李秀宁,右边是娇俏动人的宋莲儿,姜睿感觉此时自己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男人。

  到了第二天,幸福过头的姜睿,像一条死狗似得,被人架上了马车。

  元日大朝会,如此重要的日子,李秀宁是不允许姜睿请假的…

  这是大业十四年的第一次朝会,在这一天,文武百官会穿戴礼服,根据官职品级高低,从宫殿外依次排列进入大兴殿,给皇帝拜年。

  然后便是总结上一年的功过得失,制定本年的执政计划……

  在进宫的路上,姜睿只觉得自己的脚步有点虚浮,每走一步,膝盖都好似在微微打颤。

  昨晚先是喝了不少酒,又和两个老婆折腾到天明,还要走这么长的路,此时的姜睿自杀的心都有了。

  见姜睿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在他身后的段纶和殷开山二人,便一人一只胳膊驾着他往前走!

  礼官刚想过来斥责,见是姜睿,便立刻闭口不言了。

  姜睿可是连他们的老大唐俭都敢打的主,他们也没必要自讨苦吃。

  段纶龇牙咧嘴的问道:“姐夫,你昨晚是干什么去了?”

  姜睿没有理会段纶的废话,继续闭目养神,这个时候他连一根手指都不想动。

  好不容易到了大兴殿,姜睿随便找了根大柱子,往上面一靠,便准备混过去。

  就在这时,只见唐俭匆匆而来道:“这是你站的地方么?你可是朝廷册封的正牌兵部尚书,位高权重,能随便躲起来么?”

  在唐俭的骂骂咧咧中,姜睿又被推到了前面。

  多亏身后还要殷开山支撑着,要不然摇摇欲坠的姜睿就要出丑了。

  因为元日大朝会的意义重大,所以义宁帝也被李渊从深宫里提溜出来了。

  好几个月没见小皇帝,姜睿感觉小皇帝身上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

  虽然一脸严肃,但还是能看出他身上所压抑的愤懑之情。

  相比小皇帝,李渊则变得更有威严了,往那里一站,朝臣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大朝会开始后,随着礼官的拜贺声,众臣分别对小皇帝和李渊行礼。

  众臣行完礼后,高文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小皇帝,朗声说道:“义宁元年,大丞相唐王李渊除叛逆、保社稷,扶幼主,功高震世,陛下为酬其辛劳,特赐其九锡之礼,以彰其勋。”

  “老臣拜谢陛下。”李渊随意的拱了拱手道。

  义宁帝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唐王自兴义兵以来,一路披荆斩棘,护持大隋正统。

  此等功绩,莫说是这九锡之礼,便是再高规格的赏赐,朕亦觉得难以酬谢其万一。”

  “陛下过誉了,老臣愧不敢当。”

  九锡之礼,本是周天子赏赐诸侯王的最高礼仪,但自从两汉以来,便变了味,这成为了权臣的标配,因为九锡之礼包含了许多原本只有帝王才能拥有的权力和特权,也往往被视为权臣走向篡位的前奏。

  接着,李渊又接连颁布了两道圣旨,其一便是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山南道招慰大使,令他出巡巴蜀等地。

  至此李唐开启了南征的脚步。

  第二道圣旨则是在朝中重设三省六部,唐王世子李建成兼任中书令,主管中书省;秦国公李世民兼任尚书令,主管尚书省;魏国公裴寂兼任侍中,主管门下省。

  六部尚书除了姜睿这位兵部尚书外,其余五部尚书分别由李纲、唐俭、萧瑀、王珪、李神通担任。

  而对于姜睿来说,也有个好消息,那就是他的爵位又回来了。

  姜睿历任兵部尚书以来,主要就做了两件事,其一便是大大提高了牺牲将士和伤残士兵们的福利待遇。

  其二则是收回了统兵大将的一部分权力,主要还是后勤管理权,现在后勤物资这一块,兵部卡的很死。

  除了作战部队外,留守京城的大军,营内的后勤物资不得超过一个月的份额。

  这两条措施大大加强了朝廷的权威,也是深得李渊赞赏…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傻子,通过李渊的这一系列人事调整,大家也都明白了,那就是李渊篡位的步伐越来越快了。

  义宁帝悲愤的看向那些朝中老臣,但却未见一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

  就连自己最信任的萧瑀,也是闭口不言。

  这一刻,义宁帝只感觉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心底涌起,迅速蔓延至全身,那是一种被众人背叛的绝望,是眼睁睁看着大隋江山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无能为力的悲哀。

  此时的姜睿自然是没兴趣去管义宁帝的死活?他只在乎何时能散朝?

  可天不遂人愿,义宁帝突然说道:“姜尚书乃国之良才,又擅做诗赋,宁阳大长公主颇为欣赏,不知姜尚书可有时间进宫为长公主讲学?”

  听了这话,姜睿那困意顿时就不见了,这小子也太阴了吧,这是明摆的告诉满朝文武,自己和宁阳公主有奸情啊。

  姜睿偷偷瞧向李渊、李世民父子二人,果不其然,这父子二人也是脸色铁青。

  尤其是李世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愤怒,紧抿着的嘴唇微微泛白,仿佛是在极力克制着自己,不让那即将喷涌而出的情绪爆发出。

  “陛下,清者自清,臣和宁阳公主并无任何私交,倒是陛下,虽年少,也该知礼了。

  身为一国之君,每一句话皆有着千钧之重,关乎着朝廷的体面、臣下的声誉,还请陛下慎言。”姜睿不卑不亢的回道。

  “哼,朕不用你教。”义宁帝冷哼一声道。

  李渊看了一眼义宁帝,缓缓说道:“姜睿所言有理,陛下虽说天资聪慧,但毕竟年少,还需有德高望重之臣悉心教导啊。”

  “唐王莫恼,朕刚才不过是给姜尚书开了一个玩笑。

  朕若有事,只需请教唐王即可,勿需他人。”义宁帝干笑两声道。

  “陛下,老臣愚钝,不敢当天子师,长孙顺德。”

  “臣在。”

  “日后就由你来护卫陛下吧,若让孤再听到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孤定不饶你。”

  “臣谨遵唐王之令。”

  长孙顺德何人啊?他是李渊起兵时的元老,也是长孙皇后的堂叔,可想而知,由他来监视小皇帝,小皇帝往后的日子会更难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