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鼎锅底人

第118章 老人的安息地

鼎锅底人 甘望明 2535 2024-11-15 06:49

  春去冬来,又过了十年,解老爷子快九十了,不过他还神清气爽,思维清晰。

  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大伙陪着老人在外面纳凉,王子有忽然问:“大爷,好多事我一直想不明白。”

  “娃,有什么事?”

  “大哥说他们出生在这里,直到十来岁才出去,我想问一下,你和老先生是怎么来到这个神仙地方的?”

  “你大爷是天上的神人,乘仙鹤飞来的。”江婆婆说。

  “是的,大哥也说过他们一家就是乘着天鹅飞出去的。”江经牛说。

  “哪有什么神人,乘什么仙鹤呀?我就是一个凡人,误打误撞到了这里。”解老爷子笑呵呵说。

  “您不是天上的神人也是世间高人,大爷,讲讲你的传奇故事吧!”又有晚辈请求。

  耐不住孩子们的请求解老爷子说:“本来我想把那些陈年往事带到棺材里去的,既然你们这么好奇,我就告诉你们年轻的一些事。切记我所讲的人和事千万不能外传。”

  于是他从被卖到石员外家放牛那时说起,一夜讲一节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他和老先生的故事就像一顿顿精神盛餐让晚辈们陶醉,带给晚辈们无尽的惊喜和快乐。

  迷一样神秘解老爷子和老先生的形象在锅底人面前如同雄伟的大山高大威。

  解老爷子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后感慨道:“老了,日落西山了,黄土压到脖子了,完了事啊!”

  “大爷,你的精神将永垂不朽,你们的事迹将在锅底一代代传下去。”江经牛说。

  老爷子后面的那句话让老人们伤感起来,私下里经常谈到百年后的事,王婆婆说:“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的日子。动得的时候姊妹伙天天一起,将来眼睛一闭四脚一伸各奔东西去。”

  “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淑兰婆婆说。

  “十个指头扯不到一般平,就算同日生也不可能同日死。”老先生说。

  “说到死好可怕,守着一堆黄土,任由虫甲蚂蚁叮咬。”李婆婆说。

  “挂在树上不也一样!”王婆婆说。

  “只有挂到那石壁上。”六老爷子说。

  “可别说,我还真觉得南边半腰崖上那个石坎下是一个好安身之处。”解老爷子说。

  “这怎么上得去,怎么挂得稳?”王婆婆说。

  “还不是修栈道羡桩。”刘老爷子说。

  “哎呀,别磨后人了。人来出自黄土自然回归黄土,埋到土里省事。”淑兰婆婆说。

  “我将来只要一把火烧了干净,免得占着一块土。”李婆婆说。

  “静说些没油盐的话,除非你借尸还魂走进火堆里,后人是不会把你火化的。”王婆婆说,

  “只要活着过得好,死了无知无觉管它是进动物的肚子里还是化成土还是灰。”淑兰婆婆说。

  江婆婆还是把解老爷子的意思告诉了江经牛,希望将来把大爷、二爷安置在那石坎下。

  江经牛把自己一辈的老哥们几个喊到石壁跟前说了老人想百年后葬在那石坎下的事。

  站在这石壁跟前仰望着高不可攀的石坎,一种巨大的压迫感迎面扑来。

  在场的人听了江经牛说的话除了树蔸、树根多半一脸的懵。怎么个葬法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树蔸兄弟俩跟随家人从蓬莱出逃途径僰国见过僰人挂壁子,于是他们把所见所闻的讲给大家听了。

  “僰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不就是在石壁上凿眼嵌木桩放棺椁上去吗,我们修栈道,运送东西上下的事还做得少吗?”刘明事说。

  “不是运送百把两百斤的物品上崖,是把八个人才能抬起来的千年屋弄上去,”树蔸说。

  说起老人千年屋,早在老人六十岁之前就做好了。解、刘两老爷子的是柏树料,婆婆们的是杉树料,都是由两人合抱捂的树抠去中间部分而成的,里面做了墙布,外面做了油漆。

  装殓一个人进去重的五六百斤,轻的也有三四百斤。

  老人墓地也选好了,就在孝老院的后面,七位老人生时同住一个屋檐下死候同睡一块土上。

  因而对于一人就能抱起三四百斤石碾子的锅底汉子来说在平地上移动棺椁是轻而易举的的事。

  可竖着送到那么高的崖上就不容易了。

  “这是老人最后的愿望,就算千难万险我们也要达成他们的心愿。”王子有说。

  “这样正好,老人们住在石壁上,高高在上保佑着锅底子孙万代,子孙又可以时常瞻仰祭拜先人。”树皮说。

  大家达成共识,于是商讨起办法来。

  有人提到先修修栈道通到那石坎下,并在那里凿孔嵌上放棺材的桩子。

  只是把修栈道修到那石坎下要花四到五年时间,怕八九十岁的老人等不得。

  有人提议从上面用绳子吊人下到石坎处直接凿孔嵌桩子,又出现人悬在空中够不到石壁的问题。

  天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智慧的锅底人,他们想到了一个工程期短又能顺利凿孔的法子。

  他们设计了一种软梯,两边用粗大的麻绳做龙骨,每隔一尺五安一级竹踏步。

  梯子从上面一直放到底下,一样的梯子做了两架。

  他们用两匹马把打麦子的两个大石磙拉到崖壁跟下,将梯子的下端系在石磙上,这时的软梯像紧绷的弓弦。

  树蔸和江经牛系好安全绳各拿了一根一头包着布片的竹管提着装着石灰水的小木桶上到石坎下,他们要在石壁上点孔眼。

  梯子越往上离石壁越远,人贴近石壁凿孔需要支跳板过去。

  按到大家的规划在石壁上凿五排孔洞,第一排凿三个,下面四排各凿四个。

  树蔸和江经牛通过目测确定孔洞与孔洞之间上下左右的间隔距离,用竹笔蘸石灰水画上记号,再用竹竿量了孔洞离梯子约最远距离越一丈远。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还是树蔸和江经牛打头阵,他们一人驮一根方木上去,将方木的一端固定在梯子的踏步上,另一端抵住石壁用一根拉线拉在梯子的上部。

  方木像弓箭搭在弦上。

  他们又吊起一块宽板子上来横在方木上搭成跳,人站在跳版上作业。

  这种跳不稳定,人在上面使力整个装置都在晃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