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地回来,在后卧写着上一章。
有亲缘关系的一个人(故意隐去名姓辈分)到了家里,意外听到一些事情。经由这个事情,想了一些现实中深刻的事情,倒也没多大,还在村级范围!
上一章写完,我在老屋外边跟奶奶一起摘花生了。快摘完的时候爷爷的房亲打电话过来和他聊天。聊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他们的叙事中想到的……我随着他们的谈话节奏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一个无法印证的存在于宏大叙事中想法——启发点是我在网络中最近才看到的某些影像。
……
突然想到还有一件事得记!
那就是今天还听到奶奶和爷爷聊起一件事情,也算前几天事件的后续吧。
奶奶将掌握的钱移交给了爷爷,也算是一种权力的交接吧。这样的事情我不回来是看不到的,我一回来必然能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这叫什么,这叫专属剧情。
唉!我的专属剧情!
这些事情爷爷奶奶的孩子们似乎并不在意,甚至没有参与,整个过程甚至没在老屋进行,而是在二大爷家发生的。
“老人家不知道年轻人的快乐!”叔叔在电话里疑似和小姑爷说,大抵聊的也是爷爷奶奶近几天的事情。
真的想以一种置身事外的身份来见证这类事情,可惜很多话都没有那个立场去说。即便想说,也得考虑前情后事。
拿着手机盯着闪烁的光标,思绪漫无目的的想着自己在村里这段时间见过的人和事,更新了对一个人物的认知并锁定,增加了一些新想法,试图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感受一下村子的氛围。
嗨,也没多大想头!
就那么回事!
如果人生有三部曲,我母亲死亡的葬礼应该算是第一部的结尾,以我几乎癫狂作为悬念留置第二部;而我现在写的不过是为第二部作为铺垫,不能成为第二部的开始。那么我的第二部故事从哪里开始呢?我的第三部故事要以归乡作为主题吗?
第一部主题:癫狂!
第二部主题:挣扎!
第三部主题:死亡?
三十多年构成癫狂一部,以三部曲作为叙事基础,九十岁对我来说似乎不太现实,没这么大期望!
欸,总归构想是有巧思的。
可以将整个生命构成二部曲,以第一癫狂部为引,书写真正离家的第二挣扎部!经历过二部曲六十岁后,用剩下岁月的阅历推演自己死后的第三死亡部!
人悠闲的活六七十岁真的够了,对于有工作的来说,养十几二十年老也是应该的。
唉,不说远的,今年这个年怎么过哟!
不过!
第一癫狂部,第二挣扎部,第三死亡部。即使不成书,用来作为其它设定,看起来也挺唬人的。
问题是我的梦想呢?
啧!
从确立这梦想以来,叙事矛盾一直存在着!
等等,刚想到了这矛盾本身的价值!
天可怜见!
先开启假设性原则,这三部曲我已经完成了,不是人能看见的。
唯有这梦想不能开启假设性原则,一如历史不能预写。
再等等,假设性原则还有值得深挖的点,到时候可以单开一章写写。应该可以类似概念神之类的设定。
而我可以假正经之名,假道学之名,假梦想之名,假历史之名,假许多高大上的词汇来伪饰我的“躺平”……
只要別断我网!
这网一断我真就啥也不是。
梦想与休闲之间,现在我肯定会选择休闲的,因为真心寻找过,所以清楚的知道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构成的文字不是这样的“我”所能做到的,这种放弃不是因为失败,而是真正的看清了现实。
我听到了什么?
我没听到什么,我希望自己通过听到话语想到的是“真实”!
因为……因为……
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