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亲不待
陈志飞看着戴春玲瞪圆的杏眼,伸手在她的眼前晃了晃:“戴老师,戴老师?”
“啊?”
“怎么,连你也看傻眼了?这就叫法老之蛇,你觉得怎么样?”
“这……这……”
戴春玲的手指悬在半空,像是要碰又不敢碰那条狰狞的“黑蛇”。
“陈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一刻,戴春玲的眼中除了震惊,还有些许的崇拜之情。
陈志飞用铅笔拨了拨碳化的残渣:“其实原理其实简单,小苏打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白糖碳化后体积膨胀……”
“等等,等等,陈老师,你说的这些我还是不太懂,要不然这样,你教我做一次吧。”
戴春玲朝着陈志飞眨巴眨巴眼睛。
陈志飞这才注意到,褪去了平日里趾高气扬的神态,戴春玲其实长得挺标致。鹅蛋脸上那双杏眼此刻闪着求知的光,倒显出几分可爱来。
“行把,首先我们要把白糖和小苏打混合,然后……”
就这样,陈志飞手把手的教着戴春玲“法老之蛇”的制作过程,没想到她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只见她纤细的手指灵活地搅拌着混合物,一次就做成功的做出了“法老之蛇”。
看着桌面上焦黑色的印记,戴春玲高兴的手舞足蹈,胸前的景色也是颇为壮观。
“天呐!成功啦,哈哈哈!”
可陈志飞的目光刚落在戴春玲的胸前不久,储藏室的门突然被人从外面推开。
“陈老师?戴老师?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呢?”
原来是体育老师周向东抱着两个篮球走了进来,见着桌面上黑乎乎的一片,也是有些摸不清楚头脑。
戴春玲“噗嗤”笑出声,胸前的确良衬衫跟着颤了颤。
“周老师,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科学实验!”
与此同时,戴春玲突然凑近陈志飞,发梢的雪花膏香味混着碳化的焦糖味,十分的好闻。
“陈老师,咱们就上这个!保准让领导们大开眼界!”
就这样,特色教学的事情两人算是达成了共识。又抽空到李松林的办公室,征询了一下领导的意见。
李松林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还不断的夸赞陈志飞,果真是能考全县第一的人才。
特色教学的公开课,就定在下周一。
陈志飞特意绕到供销社称了半斤五花肉,拎着就往吴秀兰家走。虽说不是年节,但他寻思着包顿酸菜猪肉馅饺子,给王红梅补补身子。
倒不是因为庆祝陈志飞考了全县第一,而是秀兰妹子的母亲,王红梅最近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了。
可能是因为天气冷了缘故,之前好的时候,还能够在秀兰的帮助下,下地走走,现在反而是一点儿都走不了了。
“王姨,感觉怎么样了?有没有感觉好一些?”
陈志飞坐在炕沿儿上,将手里的猪肉递给了秀兰妹子。
吴秀兰低着个头,眼圈儿有些翻红,似乎是在陈志飞来之前哭过。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王红梅已经是瘦的快皮包骨头了。
老人们常说,不管是什么病,人只要还能吃饭,那就没事儿。
要是连续几天连饭都不吃了,那也就到了时候。
“是志飞啊……”王红梅气若游丝地招呼着,似乎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
其实陈志飞一直不知道王红梅得的是什么病,想让她去县医院去看看吧,几次了,王红梅的态度都是十分的强硬。
“王姨,您就别起来了,我一会儿去跟秀兰包饺子,猪肉酸菜馅儿的。”
“好好……”王红梅嘴上答应了,手却攥住了陈志飞的手腕,“志飞啊……听秀兰说,你参加那个什么考试,考了全县第一?”
陈志飞点了点头,腼腆的笑道:“就是运气好。”
“好啊,不管什么好,第一就是第一,就是阿姨拖了你们的后退啊……”
“王姨,要不您就听我的,咱去县医院看看呗,我现在有钱。”
王红梅往外面的厨房看了一眼,紧接着从被褥下面掏出一个扁平的布袋子来,有从中拿出了一张有些泛黄的化验单。
“你看看吧,你有学问,应该看得明白。”
陈志飞接过来一瞧,这是一张县医院的胸透报告,时间写的是1974年5月,也就是大约四年之前的事情。
“癌?王姨,您这是……”
这个时候还没有病理穿刺和影像CT,判断癌症的办法大多都是通过医生的经验再结合B超进一步确诊。
不过陈志飞这个现代人,还是能看出王红梅得的竟然是肺癌。
“当年工作的时候伤到了腿,公社安排去县医院治疗,正赶上那时候咳嗽的厉害,所以就连带着检查了……”
陈志飞脑子嗡的一下,原本他以为王红梅得的不过是腿疾,花个大几百块钱就能够治疗好。
可癌症那就是个无底洞,别说以现在的经济条件,就是在后世,也是个个谈癌色变。
灶台边传来吴秀兰剁馅儿的声响,“咚咚咚”地像是敲在陈志飞的心口上。
“王姨……”
他嗓子眼发紧,话卡在喉咙里。四年的时间,估计癌细胞早已经扩散,难怪王红梅死活都不去医院,因为这就是个砸锅卖铁都填不上的深渊。
王红梅枯瘦的手覆在陈志飞手背上,声音轻得像是一片落叶:“傻孩子,别愁我这把老骨头,能撑到看着秀兰有个着落,就知足了……”
话没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震得炕席都在颤。
灶间的剁馅声突然停了,吴秀兰红着眼眶抹着眼泪儿,估计她也是最近才知道的这件事情。
“志飞哥……肉馅剁好了,你来调味儿吧!”
陈志飞把报告单折好,重新放回了布袋里,看着灶台前明显在强颜欢笑的吴秀兰,陈志飞的心里也不好受。
这个时候,他突然响起小时候,母亲也常常给自己包酸菜猪肉馅儿的饺子。
那时候,小小的他觉得日子还很长,什么都来得及。
可事实上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