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趁火打劫又何妨
制服了宋毅,再无阻碍。
陈子履一路急行,很快赶到大堤前。
举目遥望,只见往日蜿蜒的河道,已泛滥成一片汪洋大海。
滚滚的洪水,没过了地势较低的南岸河堤,向着更远的万亩良田漫去。
恰巧如此,南岸万亩良田的低洼地,起到了分洪的效果,否则情况还要更糟糕。
县城所在的北岸地势较高,河堤更加坚固,还能坚持一阵。
唯有控制外河内湖的鲤鱼江大闸,却是摇摇欲坠。
外面的水位太高了,比里面的蓄水湖高了一丈有多,水压非常大。
如果闸门被压垮,洪水灌进县城,地势较为低洼的几条街巷,立时就要被泡。
更可怕的是,哪怕南岸正在分洪,水位仍在缓慢上涨,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看样子,是奔着淹没北岸来的。
陈子履眼见水情危急,也顾不得河闸,顾不得往后麻烦了。
他命令所有青壮,就近挖掘沙石泥土,用麻袋装起来,再往闸门后面垒。
告诉几个管事的,就把缺口当成河堤来修,中间夹上昂贵的巨木大梁,尽量加固。
之前,蒙永能、李诚等头头唯宋毅马首是瞻,现下也顾不得争斗,甩开了膀子,招呼大家卖力快干。
一时间,近千人齐齐发力,干得热火朝天。
陈子履则对着河道,祭出扫地僧,再次推演灾情。
【哔哔哔,第十五次气象推演……】
【警告,警告……】
他看完报告,发出一身轻叹:“比想象中还要大,大得多呀!”
-----------------
随着知县抗灾的消息传开,人心渐渐安定。
有了胥吏、衙役维持秩序,北城门的拥堵,得以大大缓解。
老幼妇孺坐上小推车,前往地势较高的村落避难。身强力壮的百姓,则渐渐聚拢到陈子履身边,听候调遣。
二十几个粤商,没有跟着出城避水,反而赶到了城西堤坝。
他们跪在当场苦苦哀求,乞求知县救他们一命。
吴有财被推举为头领,带头道:“陈老爷,看在老乡的份上,救救咱们吧。洪水快淹到码头粮库了。”
陈子履问道:“你们还有多少存粮没运走?”
“敝号有一千多石!”
“敝号还有两船……”
“县老爷,求您派些青壮,赶紧去运粮吧。”
吴有财道:“江边几船不敢走,粮库里,各家拢共还有两万多石。”
孙二弟恨恨道:“让你们不要买粮,偏要买。这会儿,大家在抢着修堤,哪能管得了粮库。”
吴有财趴在地上,“咚咚咚”不断磕头:“陈老爷,敝号下了血本的呀,全淹了,东家就要上吊了。”
二十几个粤商齐声哀求:“敝号也下了血本,求大老爷开恩,救救我们吧。”
陈子履眉头紧皱。
要知道,自从黄中色放开售卖,过去六、七天了。
按三个大码头的吞吐,千料江船的运力,至少运走了五六万石,甚至更多。
没想到了这会儿,竟然还有两万多石,没来得及运走。这也太多了。
那些乡绅、大户、歇家,到底搜刮了多少粮米?
全县的十万农户,还剩多少口粮?
恐怕就连种子,也被逼着全交出去了吧?
辽东粮贵,边关急需,也不能逮着一个县猛薅,不留余地呀。
陈子履思索一阵,伸出了五根手指。
“五钱一石,卖给衙门,本县就发动青壮去运粮。”
众粤商面面相觑,心中同时冒出四个字——趁火打劫!
于是又纷纷叫了起来:
“县老爷,您可不能这样。”
“太便宜了。”
“五钱咱们不能卖,最少一两。”
吴有财道:“陈老爷,咱们都是一两五钱,一两八钱收的,您这样低价强买,咱们还是亏本,亏大了。”
“四钱!”
陈子履非但不为所动,还打了个八折。
因为他知道,粤商都是带着粮船来的,前面出发的几十艘,这会儿恐怕快到广州了。
所谓血亏破产云云,言过其实,顶多前面赚的,尽数亏回去罢了。
这些粤商赶来求救,无非舍不得到手的利润,不想被洪水卷走而已。
陈子履做完气象推演,看到AI给出的结果,已知人力之渺小,无法抗衡天灾。
堵河闸,修大堤,只是尽量拖延时间,保护老幼妇孺撤离罢了。
下半年的收成,肯定是黄了。
为长远计,必须及早考虑灾后赈济、灾后重建的事。
粤商不来,他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发动青壮去强抢。没想,还没等他下令,粤商倒先找来了。
陈子履考虑再三,觉得不能和粤商闹得太僵,往后还得靠他们卖铅呢。
于是叹道:“水势如此凶猛,还有一个时辰,最多两个时辰,就能淹掉粮库。你们看着办吧,四钱卖给衙门,还是留给大水?本县还要监工修堤,没工夫和你们扯蛋。”
吴有财犹豫着道:“能否再加一点?八钱可否?”
陈子履又折起一根手指,剩下三根:“三钱……”
“我卖!”
吴有财捶足顿胸,如丧考妣:“四钱就四钱,请陈老爷马上派人运粮。”
“很好,先抢运你家的。”
其余粤商看到这里,哪里还敢犹豫,纷纷答应低价售卖,亏钱认栽。
吴有财问道:“那款项?”
“先欠着,明年再给。”
粤商再次惊呼,都说低价收购就算了,还不给结款,和抢没什么分别。
陈子履淡定道:“本县挖出了富银矿,区区几千两银子,本县不放在眼里。你们卖不卖?不卖拉倒……”
-----------------
形势比人强,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在全亏与亏七成之间,粤商们最终选择了亏七成。
陈子履再次发出号令,号召数百名青壮,前往南门大堤外抢运。
又叮嘱领头的几人,这些是衙门的赈灾粮,必须抢在洪水淹没码头仓库之前,全部运出来。
否则,灾后官府无粮赈济,大家就没饭吃了。
在大堤上,陈子履冒着时不时落下的雨点,站到高处挥动手臂,任由呼啸的江风,掠起身上的长袍。
尽管灰头土脸,一身狼狈,可那股领袖气度,却令人不禁心生仰慕,直欲追随。
“大家伙加油干,相信本县,大堤还扛得住,莫要惊慌。过了这次大灾,好日子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