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启人生:校园网红横扫娱乐圈

第139章 低级表达

  第一组观看的短片是一个法国悬疑短片,名叫《过往》。

  整个环形区域瞬间被黑暗包裹,只有幕布上的光影闪烁。经典的钢琴旋律流淌出来,伴随着主角紧张的心跳声和旁白。

  陆士宁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将全部心神投入到眼前的影像中。

  每一个刻意的镜头角度切换、每一处营造氛围的光线明暗对比、每一个看似随意却可能暗藏玄机的道具摆放,尤其是那个在多个关键场景出现的、样式古旧的壁炉时钟、以及主角因背负秘密而流露出的细微肢体语言和表情控制,都成为他敏锐捕捉和深度分析的对象。

  陆士宁大脑飞速运转,快速构建着影片的叙事逻辑、悬念的铺设手法、视听语言对悬疑感和人物内心压抑感的营造,以及那个略显仓促、象征意味大于叙事力量的结局所带来的关于时间、秘密与救赎的隐喻。

  短片结束,灯光亮起。环形空间内一片短暂的沉寂,每个人都还在消化着影片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陆士宁内心却微微摇头。这部《过往》,在他这个拥有前世阅片量、尤其见识过《调音师》那样将悬疑、人性、隐喻和视听语言完美融合的神作的人看来,实在有些平庸。节奏拖沓,悬念的钩子埋得不够深,逻辑也经不起细推敲,结局的象征更是流于表面,缺乏《调音师》那种震撼和余味。

  老教授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指针,缓缓扫过第一组的八位考生。那目光最终,不出所料地,停留在了陆士宁身上。没有多余的话语。

  第一个问题,如同试金石般抛向了他:“陆士宁同学,请你首先分析一下,短片中反复出现的时钟,它在不同场景下分别承载了哪些具体的叙事功能和象征意义?它对于塑造主角形象和推动剧情的关键转折,起到了怎样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形区域里,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陆士宁。

  陆士宁没有立刻回答,他微微后靠,右手下意识地摩挲着下巴,眼神低垂,仿佛在凝视着脑海中回放的时钟影像碎片。

  随后便抬起头,目光清亮,迎向考官锐利的视线,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教授,各位同学。关于《过往》中这个反复出现的壁炉时钟,我的分析如下。”

  “首先,从叙事功能上看,这个时钟绝不仅仅是背景道具,它是一个沉默的叙事者和关键的剧情触发器。”

  “影片开场不久,时钟出现在主角昏暗客厅的壁炉上方,特写镜头显示指针指向下午3点15分,伴随着清晰可闻的滴答声。这立刻为观众锚定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室内空间,并利用听觉和视觉双重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

  “在主角回忆关键事件,也就是导致他背负秘密的转折点的闪回片段中,时钟再次以特写出现,但此时它的滴答声被刻意放大、扭曲,甚至带有类似心跳加速的混响效果,而指针的移动在主观镜头里显得模糊不清、飞速旋转。”

  “巧妙地外化了主角回忆创伤时的心理状态,记忆碎片化,内心充满混乱。时钟是主角内心焦虑和恐惧的听觉与视觉放大器。”

  “全片最重要的转折点,当过往的秘密即将被来访者揭穿时,镜头再次给到壁炉时钟一个中景。此时,时钟的滴答声诡异地停止了。紧接着,画面切到主角惊愕的脸部特写,背景音效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

  “时钟的停摆在此刻是一个强烈的叙事信号,象征着主角试图掩盖的行为被强行打断,秘密暴露的临界点已然到来,瞬间将悬念推向高潮。”

  “在影片略显仓促的结局,主角似乎获得了某种解脱或新生时,时钟最后一次出现在画面角落,指针恢复了正常走动,滴答声也回归平稳。”

  “这暗示着主角可能试图走出过去,时间对他而言重新开始运转。但其位置在角落且未给特写,也隐喻着过往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只是暂时退居幕后,为影片留下了一丝不确定的余味。”

  “最后,关于它对塑造主角形象和推动关键转折的不可替代作用,”陆士宁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批判,“影片的意图是明显的,但效果上,我认为它过度依赖了单一意象,显得有些刻意和符号化,削弱了人物更深层次的心理挖掘。”

  陆士宁的发言结束了。环形区域内一片寂静,比刚才短片结束时更甚。他的分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视听细节到叙事功能,再到象征意义层层递进,只不过最后那带着批评的话,显然让大家有些吃惊。

  主考官,那位花白头发的老教授,镜片后的目光依旧锐利,但仔细看去,那锐利中似乎多了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和。

  他没有立刻点评陆士宁的回答,只是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下一位考生:“很好。下一位同学,请你谈谈影片中光线明暗对比对营造悬疑氛围的作用。”

  讨论继续进行。但陆士宁这番专业、深入甚至略带锋芒的分析,无疑为这场群体面试定下了一个极高的起点。

  很快所有人回答完毕,一个中年男人问道:“我想问下陆士宁,刚才听你的话,你觉得这部片子其实并不是很出色嘛,如果让你来拍,你会怎么调整。”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不过陆士宁倒是实事求是,毕竟这是考试,只需要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展示出来就好了,“我并不是觉得不够出色,主角对时钟状态变化的主观反应镜头,比如他听到异常滴答声时的皱眉、看到指针模糊时的恍惚,非常直观地外化了主角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没有这个具象的时钟,主角的内心状态将缺乏一个有力的、贯穿始终的视觉和听觉载体。”

  陆士宁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透出更深的思辨:“但是,我认为这部短片存在一个核心的创作策略上的痛点,它过度依赖、甚至可以说过度放大了时钟这个单一符号的象征权重。”

  “符号化本身并非原罪,优秀的电影常常运用精妙的符号。问题在于,《过往》中时钟的‘符号感’过于直白、刻意,甚至有些粗暴。它在多个场景中被反复强调,有特写、有异常音效,其象征意义几乎是写在画面和声音里,迫不及待地要告诉观众‘看,这就是主题!’。”

  “这种处理方式,牺牲了叙事的流畅性和观众解读的参与感,显得有些低级,我指的是艺术表达手法层面上的低级,缺乏更含蓄、更富有层次感的隐喻构建能力。”

  “低级”二字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

  这话一出,旁边的考生们瞬间面面相觑,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有人下意识地捂住了嘴。

  在北电导演系四试的考场上,当着考官和资深业内前辈的面,如此直白地批评一部作为考题的短片“手法低级”?这胆量也太惊人了!考场气氛瞬间变得极其微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