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卖炭老翁
在归海一刀的计划中,绝情真意、霸道真意入门之后,就该紧接着将杀戮真意入门了。
但是在这一段时间的苦修中,归海一刀却又再一次暂时陷入了瓶颈。
杀戮真意,还是要不断杀人才行!
就如同曾经的血煞刀罗宏明!
然而,现在的大明王朝各方势力大体安定。
边境之中倒是时有摩擦,但是归海一刀以什么身份进入边军,又以什么样子的理由不断开杀?
别一不小心因为蝴蝶效应引得两国交战,生灵涂炭了!
那归海一刀的罪过就大了!
故此,归海一刀最终选择了东瀛作为他修炼杀戮真意的练功场。
东瀛之人,归海一刀就算杀得再多,在那里引起了再大的腥风血雨,归海一刀也不会心生不忍。
而且以归海一刀如今的配置,在东瀛几乎不会遇到生命危险。
……
咸腥的海风卷着硫磺气息扑面而来,归海一刀立在船头,黑色披风被吹得猎猎作响。
东瀛有不少活火山,时不时就会有硫磺气息泄露。
远处的岛屿轮廓在暮色中已然若隐若现。
“归海大侠,前面就是东瀛了!”商船船长来到归海一刀身边,恭敬的说道。
“嗯!这一路上多谢王老板了!”归海一刀点了点头,随即冲商船船长王正贵抱了抱拳。
“能为归海大侠效力,是王某的荣幸!”王正贵客气道。
归海一刀是新晋的天下第一刀,绝情山庄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作为大明的大商人之一,哪怕王正贵主要的生意是海外贸易,他领导的富贵商行和坐地虎绝情山庄也是有一定生意来往和合作的。
毕竟再是海外贸易也要在大明境内收货和散货。
归海一刀借助绝情山庄的渠道联系他,表示希望能坐他的顺风船前来东瀛。
王正贵没有拒绝的理由和立场,更没有拒绝的能力。
毕竟世人皆知,天下第一刀、绝情刀-归海一刀是一个绝情刀客,下手从不留情。
突兀的,王正贵的商船上放下一只小船。
归海一刀一人一船和王正贵所在的大船分开而行。
归海一刀前来东瀛是为了借助杀戮领悟杀戮真意的,王正贵和富贵商行帮了忙,归海一刀总不能恩将仇报吧!
王正贵虽然不知道归海一刀来东瀛的具体目的,但他知道像归海一刀这样的年轻刀客必然年轻气盛,无论在什么地方,闹出动静的概率都不小。
既然归海一刀主动要求,那他适当的挽留,再在归海一刀的坚持下,最终让步,那就差不多了。
一切都是默契,更是人情世故!
不会这些,不考虑这些的人,可能让人帮你一次,但绝不会让人帮你第二次。
而且一旦帮你的人受到了牵连,那你的名气就臭了,以后只能是失道寡助。
立身小船之上的归海一刀看着富贵商行的大船消失,默默调动内力,驭驶着小船从另一个方向离开。
前世的归海一刀不会驭船,但是在决定前来东瀛之后,归海一刀就在内陆湖泊中学会了如何用内力驾驭扁舟,更在沿海进行了实地练习,并找老渔民学习了如何在海上辨别方向和时辰。
……
东瀛小镇。
长街路边摊。
归海一刀将长刀横放在油腻的木桌上,瓷碗里的乌冬面蒸腾着白雾。
他夹起一块煎得金黄的天妇罗,正要试试东瀛特色。
突然,木屐声混着酒气从前方传来,七个东瀛武士勾肩搭背地晃来,腰间太刀随着他们的身形摇摇晃晃。
为首的武士行走间,身形突然一顿,他抬腿踢翻路边卖炭老翁的碳筐,对着老人狂笑道:“明国猪!交保护费了!“
“大人,给,给!”老人一愣,随即一脸惶恐的从怀中摸出了一个铜板。
谁知武士直接无视了卖炭翁颤抖着双手递过来的铜板,直接将他自己的手伸进了卖炭翁的怀中,将卖炭翁怀中的绢布连同里面的铜钱一起抓扯了出来,“拿来吧,给我!”
“大人,大人,这可是小老儿未来半个月的口粮啊!求您大发慈悲,大发慈悲啊!”自己最后的口粮钱被抢走,卖炭翁当即跪了下去,不断地朝着眼前的流浪武士哀求道。
“明国猪,别忘了,若不是我们大瀛收留你,你这个明国猪早就在明国被斩首了!现在拿你一点铜板怎么了?”
为首的东瀛武士瞪了跪倒在地、磕头不断的卖炭老翁一眼,伸腿将他踢翻,朝他吐了一口唾沫后,高傲的说道。
东瀛武士的话语让卖炭老翁磕头的行为一顿,僵在那里,也让一边正打算拔刀的归海一刀暂时忍耐住了自己的动作。
早就在明国被斩首了?
归海一刀可不想救一个曾经的恶人!
在那些东瀛武士离开后,周围噤若寒蝉的东瀛百姓们才开始慢慢议论起来。
从他们的议论声和归海一刀的刻意引导、打听中,归海一刀终于搞清楚了眼前的卖炭翁明明是明国人为什么会出现在东瀛,以卖炭为生。
原来这个卖炭翁过去也曾风光过,据说还是明国的大官。
只是后来他的贪污举动被明国朝廷发现,他这才举家润到了东瀛。
刚来东瀛的时候,这个卖炭翁也曾是东瀛有名的富家翁,只是后来沉迷赌博,再加上又得罪了人,这才慢慢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从东瀛百姓和路边摊老板这里了解到这些情报后,归海一刀放下几枚铜板作为面饼钱,暗中跟着好不容易才艰难爬起的卖炭老翁走入了他居住的地方。
一间早已废弃,只剩下两面墙的神社!
归海一刀现身后也没有废话,直接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全部问了出来。
或许是太久没与人交谈说话,想找一个人诉说,也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卖炭老翁很配合的交代了他的来历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原来他曾是大明王朝沿海某县的县令。
这也是东瀛百姓口中,他曾是明国大官的由来。
借助沿海发达的经济,他在任上也是捞了不少。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也因为被当地豪族轻视,他居然和沿海的倭寇接上了线。
他们里应外合,屠杀了轻视他的豪族,收缴、分配了豪族的资产。
可惜行事不密,他勾结倭寇的事情败露了!
时任沿海县令的他不得不举家润出大明。
最终,他选择了和他有过合作的倭寇所在的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