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陛下,何故谋反!

第84章 水中水

  此后六日,一切如常。

  庾湛匆匆而来,匆匆而归……

  岩绿好像真的静了下来,日常操练完手下兄弟,邵校尉蹲在河边,望着水中鱼儿发着呆。

  是的,邵校尉,毕竟皇帝封的不是,于是乎刚升官的邵某人又升官了。

  虽然依旧归属庾校尉统辖。

  邵勋望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心思有些发散。

  乱世之中,人和鱼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同。

  无忧无虑的日子是真的肆意,可真被吃的时候也是真被吃。

  来此一年,稳健发育,却是有些疲惫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将是一个长时间努力的过程,毕竟他一没人,二没地,三没钱。

  依附确实是唯一出路,或许这也是为何三国归于隋的重要原因吧。

  周齐陈三国鼎立下,普通人还想从头崛起?

  这确实难度太大了,普六茹坚能成功主要还是前期积累的好,待时局有变,轻而易举的就从自己外孙的手上拿到了皇位。

  话说倒也不是亲外孙,不过九岁的小孩因为禅让总觉令人发笑。

  “朕以眇身,君临万国,而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德行不够什么的就已经比较虚了,这两句说自己身为君主,但朝政由他人掌控,就显得有些悲凉。

  因为当时把控朝政的岂不就是自称弘农杨氏的杨坚。

  不过也能理解,与那个“尊崇”的位置相比,区区脸面又有何用?

  正如魏文帝曹子桓所说,他所做的远远高于廉耻。(参考音符颤音王)

  所以这真是一个好路子啊!

  邵勋赤膊抓了条鱼,打算烤了打打牙祭,又突然想到这河里曾堆积不少尸首,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但抓都抓了,自然不能随便放,罢,罢,罢,便宜杨威那小子了。

  自从豆卢宁被变相软禁后,没两天杨威等一干人等便重新入营,一如之前,无甚变化。

  想到杨威的伤势,作为好兄弟给他搞条鱼吃,那真是太有心了。

  没走几步,就碰到了长史萧雨桐。

  晋升从七品下的的邵校尉在面对正七品下的萧长史也更有底气了。

  “长史。”邵勋微微躬身。

  “邵校尉倒是颇有闲情逸致啊。”萧雨桐脸色不太好,眉目之间忧愁可见。

  恰有一片绿色树叶垂下其肩,更显几分萧索。

  萧雨桐抬手拂去肩头飘落的绿叶,望着河面泛起的涟漪轻叹:“突厥的斥候已在边界出现,郡王……”

  他话音未落,却戛然而止,似乎在思考有没有必要说。

  毕竟面前之人只是一校尉耳,虽多有勇略,自己也有些欣赏,但言多必失……况且府中并无定论。

  邵勋攥紧腰间刀柄,这倒不是因为遇到断章狗要杀人,只是一个不自觉的反应,看着面前萧雨桐脸上愁容,他猜也能猜出来一些。

  便道,“莫不是突厥又南下了?”

  萧雨桐看了邵某人一眼,大抵是觉得这小子确实是有想法的。

  便索性直言道,“邵校尉猜的不错,有信传来,突厥阿史那部欲率十万众南下,局势危矣。”

  说到这,萧雨桐亦是有些心凉。

  区区突厥虏,如今都敢大举南下,不把他大晋放在眼里了。

  若是搁在以前,怎至如此境地?

  先前一阵,灭其三万众,结果人家直接又拉起十万人来攻……怎就让一草原蛮夷成了气候?

  “都尉……打算战还是和?”

  其实应该说郡王的,毕竟现在五原郡王周途才是明面上的老大。

  但在自己人面前,自然还是要尊崇军队实际上的掌舵者。

  “尚未有明确文书。”

  萧雨桐眼间愁眉不展。

  扪心自问,经历过“天王时代”的强盛,他真的对如今的朝局有些恨铁不成钢感。

  不过二十载,怎至于此?

  “长史觉得,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

  邵勋问。

  按理来说,仗着豆卢宁带来的五千精兵,也不是完全没得打,毕竟哪能说来就来十万人,但此时基本上扫平草原的突厥人,你说他拉不出十万兵?

  莫说十万了,加上那些被裹挟的部落,二十万也是能拉出来的。

  反观他们这边,四面都要防,能拉出来的兵力肯定比不上对手。

  这就是客观实际,他们只能被动防守,完全没有主动出击的机会。

  《北史·突厥传》载:“周人与之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长安者,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亦畏其为寇,争厚赂之。佗钵益骄,谓其下曰:“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佗钵,突厥木杆可汗的弟弟,木杆死后继承汗位)

  面对这等赤裸裸的羞辱,北方两国却也无能为力。

  你说当时的周齐二国不想雪耻?那肯定不是,但确实没那实力。

  若是当时北方一统,只需防备南方,甚至于不用防南方,突厥人肯定是不敢如此嚣张的。

  萧雨桐叹了口气,说,“若突厥虏十万而众,除了等待朝廷援军速来驰援,别无他法。”

  “所以长史是觉得会打?”

  萧雨桐点点头,他不觉得会和,

  主要是刚把人家打了,这会哪是你说和就能和的,目前也就只能期盼着,北抗突厥时,凶残的邻居不要趁火打劫。

  但他也知道,那帮贼子绝对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如果突厥人真的大举南下的话。

  邵勋亦是点头,虽然他也不知道那位野心勃勃的郡王到底是如何想的。

  既然当初敢打,想必就想到了会遭受突厥人的报复吧。

  若是求和,那代价……

  不过他还是希望这位郡王鼓足勇气,在和突厥人打一场,只要有援军,还是不容易输得,毕竟他们是主场作战。

  而且放在历史上,在称霸草原的各势力中,突厥人真的挺衰的。

  崛起时,北方二国并立,他在收服草原诸部,等他想南下时,不管是北周还是北齐,军事实力都有进步。

  而且态度恭敬地很,他们也没有把握能稳赢,

  反正这个时期,突厥人纵然强大了,但依旧没攻进中原,等到他们势力实力都达到一个鼎点时,杨坚却完成了统一大业。

  并且狠狠教训了草原霸主。

  此后长时间的恢复,他们又行了,然后正好碰上“天可汗制霸亚洲时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