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渤海王

第47章 迎使大军

大唐渤海王 老酣客 3821 2025-05-18 03:01

  李世民的视线离开书案,看向站在阙下满脸不服的程咬金:“知节,你说的是你家哪个娃儿?”

  程咬金道:“回陛下,当然是大郎处默。”

  李世民问:“你家程处默几岁了?”

  程咬金道:“今,明年十六。”

  李世民差点气笑:“你怎么不说五年之后他就二十了呢?”

  程咬金一抱拳:“陛下圣明。”

  李世民道:“知节,此去即墨迎接来使,不是小事,不是儿戏,你家处默还小,等过几年再说。”

  程咬金道:“陛下,过几年还会有皇子来到吗?”

  李世民一愣,这家伙,提的问题很尖锐嘛。他便换个角度跟程咬金交流:“知节,他们家的几个小子,最小的也十七八了,能授予官职。你家小子,才十五岁,他在军中能做什么?叫朕给他什么职位?”

  程咬金道:“十五岁还小吗?那个谁,甘罗十二还当了宰相。”

  李世民别过头去,你儿子敢比甘罗?吾为汝脸红也。

  程咬金咳了两声,他也觉得不好意思,不过还是把老脸绷住,说道:“陛下,臣叫处默随军,只是想叫他开始接受历练,并不在乎官位高低,哪怕是白身,哪怕是普通一小卒,臣也愿意。”

  李世民道:“知节此话当真?”

  程咬金把胸脯拍响:“臣怎敢欺君?”

  话已至此,李世民只好说道:“那好吧,就叫你家小子同行。堂堂国公家子弟,也不能真的白身,就让他做个副队正吧。记住,你儿子是去历练的,不是当官的,只须带着眼睛耳朵,嘴巴只能用来请教,不能用来下命令。”

  程咬金大喜:“臣遵旨。不,臣代小犬遵旨。”

  九月初一日巳时初,一队人马从长安春明门鱼贯而出,大唐迎使军终于出发。

  李世民将这支五百人的军队,命名为迎使军。

  原本他想让迎使军二十九日就走,不料消息传开,就有大臣面奏,说京师已经戒严,突厥尚未撤兵,现在五百人的军队出城,万一碰上突厥骑兵,难免一场交战,后果难以预料。

  这理由十分充足,于是出城计划暂停,朝廷加紧与突厥谈判。

  三十日,李世民又亲自驾临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渭水便桥之上,突厥乃引兵退去。

  迎使军右团二百人,为开路先锋,校尉是吴国公尉迟敬德长子尉迟宝琳,宿国公程咬金长子程处默是他手下的手下,做个副对正。

  中军一百人,迎使军总管、左卫中郎将、新乡县公吴黑闼亲领。

  一帮少爷们,诸如赵郡王李孝恭长子李崇义,宋国公萧瑀长子萧锐,蔡国公杜如晦长子杜构,都在中军。

  另外鸿胪寺与司农寺派员跟随,也混在了中军。

  总之,中军是个大杂烩。

  左团二百人殿后,校尉是凉国公安兴贵长子安元寿。

  内中还有两个不是本系统的人,一个是即墨县令家仆人刘良,一个便是崂山道士的二弟子钟二吕。

  两人住在刘德威府中,耐心等了三天,终于踏上归程。

  李世民为人,一不会忘本,二不会小气,他记得崂山那个万斛道长,功劳第一份,于是赐下锦缎十匹,黄金百两,开元通宝若干。又赐空白道籍五份,名字随便万斛填写。

  钟二吕将这些全部打包,放在一匹马上。这支队伍,要别的也许没有,马儿随便挑。

  随行马匹之中,有一匹高大神骏的纯红毛色战马,据说是波斯国进贡来的,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陛下当年坐骑。名字十分高大上,唤作什伐赤。

  随着张明一封国书到来,李世民想起了许多当年往事。

  当日夜半时分,他来到东宫马厩,看望他多年战友什伐赤,

  他摸摸马鬃,捋捋马毛,对马儿说道:“都怪朕,几年不再征战,只把你养在深宫,消磨了你的锐气。你原是应该驰骋天下的,明日朕再带你上阵。”

  “然后再麻烦你远行千里,帮朕驮来一位少年贤臣。哦,朕差点忘了,内库之中,还有朕的黄金甲。”

  八月底的清晨,已经有些凉意。

  即墨县城正东的官道上,三匹红、白、青毛色各异的乘马,一辆双马拉着的簇新四轮马车,正在不疾不徐往东行去。

  骑着马儿的,是张明、刘欣然和庄四田;驾驶马车的,是郑三品;马车里坐着四人,林楠和陈墨,还有前程似锦。

  他们主侍八人,今天要去野炊远足,是骑马坐车的远足。

  毕嗣兴走后次日,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张明问过刘德行,大唐人民如何欢度中秋,答曰,饮酒赏月。

  他本来考虑是不是整出大唐的第一批月饼,想想又算了,自己四人在此只是做客,没必要搞太多的动静。而且三位美女也不是很喜欢吃月饼,有没有的也不耽误过节,等到了长安再说吧。

  衣裳都做好了,还是人多力量大,缝子夫妻准备做到月底的活计,七八天就完成了。

  刘明府仁兄还想多做一些衣裳,哪怕只留一人缝制,能拖他个五六十天才好。

  张明大笑,说刘兄你觉得牛刺史还会派人来吗?就算派人来,把缝子夫妻现叫来也不迟啊。

  老皮匠父子三人做的品种最多,有各色皮鞋皮靴,皮冠皮履,捎带着还做了几顶幞头,一些布鞋,完工结账时间比缝子夫妻晚了两天。

  木匠兄弟出力最多,一丝不苟,精工细作,终于圆满完成了大唐第一辆四轮马车的制作。

  马车车厢长近两米,宽度则按照当下常规标准。车厢内两头各有一个带盖的木箱,掀开后能把行李箱放进去,盖上盖子就是座椅。

  车厢外形像一座出檐小房子,厢顶是斜面的,覆盖皮革,那是老皮匠亲手制作,他拍着胸脯保证必能防雨防冰雹。

  张明、刘欣然又和木匠兄弟商讨半天,设计出了一个土法减震装置,除伏兔之外,又在车厢底下和车轴中间,装了两个反向弯曲的木方。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木方是可以拆卸的,木匠兄弟多做了好几对,一旦木方要被压直,就可以随地拆下另装。

  试车那天,三品四田的圉人师父也闻讯赶来,师徒三人一起动手,把两匹挽马套上车辕,圉人亲自驾车,四位娘子踏进车厢,众人随行,一起出了县廨。

  不出意外,此次四轮马车的处女行,又一次轰动即墨县治。

  马车出东门一直驶到盟旺山下才折返,张明和刘德行一路骑马陪伴,不少大人小孩也跟去跟回,四个轱辘的马车真是他们平生第一次见到。

  回到县廨,立刻召开用户评鉴会,两位设计师和两位两位制造师虚心听取用户反馈,不过主设计师本来就是用户之一,所以还是要以她的意见为主。

  刘欣然给的评语是:“还好,差强人意吧。”

  刘德行当即决定,再来两辆,贤弟一辆,愚兄一辆。慢慢造,一个月内造好就行。

  其实这些天,刘德行的政务是最繁忙的,白天监督秋粮入库,晚间还要与司户佐核对征收明细,都瘦了一圈。努力总算有回报,除了县北还在进行中,其他多数乡里的租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

  张明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些天没事可做,只能以读书消磨时间,要不就观看三品四田练武。

  老铁匠为这师兄弟两人打造的兵器,质量在这时代算是中等稍稍偏上。

  三品定做的是一把唐刀,是他按照郎君宝刀样式要求的。

  四田定制的兵器与众不同,是一把大刀,没错,就是二十九路军用的那种大刀。

  那天早上,张明陪林楠去到顾家复诊,同时带着三品四田去打兵器,三品只说要郎君那样的,四田却想要一把大唐没有的,只在郎君国家有的。

  张明说大唐都没有的,你会用吗?

  四田说郎君你画图先看看,有可能四田会用呢。

  张明就蹲下身子,捡起一根树枝,给他画了一把大刀。

  四田大喜,说多谢郎君,就是它了。

  张明说你会玩吗?

  三品说应该能行,师父教过环首刀法,这种刀就是比环首刀更宽更厚,刀法可以用环首刀法,应该以劈砍为主。

  四田说三师兄说得对。

  张明说那好,就打造这种刀,等打好了,我再教你刀法口诀。

  四田说那还等啥,郎君现在就教呗,四田先背会了,刀一到手,立马就能练习。

  张明被他缠得没法,只好念道:“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昨天张明实在呆得烦闷,晚上吃饭时,就跟刘德行提出,明天出去远足散散心。

  刘德行一听,马上摇头,说贤弟的安全,是如今我即墨县的头等大事,让贤弟你住在寅宾馆,许伏念安排了白直问事日夜巡逻,愚兄都不能放心,哪能让你离开县城?

  张明说早上出发,下午就回,绝不走远,只在外面吃顿野炊烧烤。

  林楠、陈墨和刘欣然也为张明敲边鼓,孙淑容也觉得可行,即墨的治安情况,原也没自家夫君想得那么严重。

  刘德行被她们说得没法,只好点头,他想安排几个执衣随行,张明又不同意,带女孩子们郊游撒欢,跟着一帮外人有什么意思?说有三品四田保护就行,我估计这俩小子很能打。

  最后决定,三品四田同行保护,寅宾馆正房上锁,阿勤带一个执衣看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