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港岛1977:打造东方荷里活

第83章 令人破防的《上海滩》

  卢同从书架上翻出用夹子装订好的一叠财务表,拿出一张,按照表格内容依次填写。

  剧本:5万

  导演工资:1万

  演员片酬总和:10万以内

  演员1:官之琳,3000

  演员2:……

  后勤人员补贴:10蚊/人/日,预计2万以内

  餐补费:5蚊/人/餐

  场地租赁:?

  场地搭建:?

  画完问号,卢同在心里简略估算了一次费用。

  少说要20万吧!

  胶卷费用:10万+

  特效费用:10万+

  服装:薅羊毛

  备用金:10万

  预计总费用:70万+

  “不是,怎么这么贵?”卢同算完这个数据,开始怀疑自己上辈子不是理工男了。

  70万+!

  他拍摄《富贵逼人》时,吃了剧本溢价、场地设备和服装的回扣,制片成本才堪堪达到75万!

  这个70万+真是贵到吓死人。

  “84年的港岛物价大约是现在的三倍,已知《开心鬼》的制片成本为200万……”卢同怀疑自己算错了,开始念叨着电影的真实制片成本,念到一半,突然哑炮了。

  妈的,没算错!

  到底是谁说《开心鬼》的制片成本很低啊!

  简直是造谣!

  “还是《富贵逼人》成本低啊!唐楼的取景地是新长城的员工宿舍,办公室是凤凰影业的办公室,直播设备也是找《文汇报》借的。租巴士也便宜。唯一花钱的就是酒宴。”

  卢同把经费预算丢到一边,腾出一张新的稿纸,提笔写下四个丧心病狂的大字——

  广告植入。

  (1)涉及鱼的场面,都要提及自家产业“卢记鱼生”。

  (2)学生统一穿DK和JK!

  (3)饮料暗广。

  既然制片成本降不下来,就让广告入侵电影吧!

  ……

  周日。

  “来一份《文汇报》!”

  各大报亭前,形形色色的人围在报亭前买报纸。

  潮湿的海风裹着油墨香在街巷里翻涌,报亭老伯攥着铁钳般的拳头敲着铁皮柜,“最后二十份!”

  “先给我!”穿喇叭裤的周闰发挤在人群前列,抢到了一份报纸。

  从《上海滩》连载开始,他就一直在追这部小说。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许文强是他的人生角色。

  买到报纸,周闰发灵活地从人群中挤出去,跑向一旁的茶餐厅。人来人往间,他不慎撞翻了路边茶档的竹椅,端茶的阿婆扯住他花衬衫后襟,塑料拖鞋踩得啪嗒响。

  “衰仔,给我摆正!”

  一旁的座位上,少女撕心裂肺地哭喊:“许文强,你不能死!你怎么能死啊!冯程程多伤心啊。”她攥着报纸的手指关节泛白,铅字在泪水中扭曲成模糊的墨团。

  “许文强死了?”周闰发听到这个消息,原地愣住了。

  许文强那么聪明,那么厉害,怎么可能死了?!

  少女泪眼朦胧地抬起头,一眼瞧见了正在摆椅子的周闰发。

  去年,《狂潮》热播,周闰发在电视剧里有不小的戏份,凭借俊朗的外表吸引了不少粉丝。

  但这个少女的主担是秋官,对周闰发不太熟悉,只觉得面熟。

  对待帅哥,少女一般很有耐心。

  可今天不一样。

  她心爱的许文强死了!

  帅哥都无法安慰她受伤的心灵。

  “你手上不也有《文汇报》,自己不会看嘛!”

  周闰发被凶了一句,讪讪地挠了两下鼻头,坐到椅子上看小说。

  许文强给冯程程挡枪死了。

  冯程程参加革命,也死了。

  双刀!

  周闰发还没从震惊里缓过神,耳边就传来少女的尖叫:“啊啊啊,我的冯程程,为什么也死了!”

  周闰发被吵得耳膜疼,虽然他也不喜欢这个结局,但没有太多感触。

  至少,冯程程遇上了一个爱她、情愿为她去死的男人。

  多浪漫啊!

  众人看小说的速度大差不差,间隔了三五分钟,大家都追平了,茶档内再次发生暴动。

  “还我许文强!”

  “朕爱耍枪不带伞滚出港岛!”

  “我要投诉报社,他们必须重新写一版结局!”

  此起彼伏的怒吼震得周闰发耳膜生疼,他急忙离开茶档,路过谢斐道时,他看着穿吊带裙的舞女将撕碎的报纸撒向天空,纸片落在油漆未干的墙面上,像极了上海滩纷飞的雪。

  舞女发出怒吼:“草,老娘这辈子都不会接待朕爱耍枪不带伞!”

  附近立即传来一阵附和声。

  其中还夹杂着少女的惊呼:“姐姐,你看完报纸,怎么就把它撕了!我还没看呢!”

  周闰发摇了摇头,突然有温凉的带着皂角香的液体泼在后颈,抬头时正看见满脸泪痕的歌女收回手上的脸盆,头发还挂着水珠。

  对方一脸歉意:“抱歉,刚刚太难受了,盆没拿稳。”

  “没关系。”

  下一瞬,歌女变脸,“杀千刀的,还我《上海滩》!”

  周闰发快步往公交亭跑去,生怕再遇上倒霉事。

  谢斐道的舞女歌女们疯啦!

  到了公交亭,一个拄着拐杖的大爷托着老花镜,气得直咳嗽。

  “怎么能把许文强和冯程程都写死了?!好歹活一个啊!”

  暮色降临时,《文汇报》报社的玻璃幕墙已变成斑斓的调色盘。

  红的、绿的、黄的油漆泼洒在烫金招牌上,“文汇报”三个字被染成狰狞的鬼脸。

  愤怒的读者举着蜡烛和自制标语牌,煤油灯在夜风中明灭不定,将抗议的人群影子拉得扭曲又漫长。

  “天哪,上次报社遇上这么轰轰烈烈的抗议,还是去年《明报》连载了《神雕侠侣》的重订版。”

  《新晚报》的总编罗浮看着老同志的“惨状”,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还好他们是在晚上发布,白天,《文汇报》已经承受了大部分怒火,不少没买到报纸的追更人都选择在晚上购买《新晚报》。

  怒火让隔壁去承担吧!

  《新晚报》默默赚钱就好。

  罗浮询问下属:“今天印了多少份报纸?”

  “五十万份。”

  根据卢同的意见,周六和周日的报纸上特别刊,一份报纸一蚊。

  印一份报纸的成本约一毫。

  卖给报亭或报商的价格是七毫和五毫八厘。

  这么一算,今天的报纸少说赚了25万!

  罗浮盘算着,脸上立即浮现出热情的笑意。

  “你准备一个红包,塞一万,替我送给卢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