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刘贤直插南郑,张鲁急切应对
即便有了刘贤做的四个把手,当军队彻底通过之后,还是有几百人掉落到山崖之下。
一方面是粗心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实在是太难通过了。
没有办法,既然选择行险,那就要接受这些非战斗减员。
不过最危险的路段已经过去,后面的道路虽然难走,但在这支军队面前,也构不成阻碍。
五日之后,刘贤终于到了定军山。
他带着士兵在定军山驻扎,派出斥候向南郑散出,探查南郑情况。
定军山距离南郑不过多半日路程,斥候们在晚间就返回定军山,向刘贤汇报。
与刘贤预料的一般无二,南郑城中的张鲁等人根本没有预料刘贤会越过阳平,来到汉中腹心。
甚至有一个斥候伪装成百姓,还进去南郑晃了一圈再出来。
防守松懈是事实,可是城中士兵不少也是事实。
即便斥候能够混进去,大军可不行。
出了定军山之后,一片坦途,除非守城士兵人人都是瞎子,要不然不可能发现不了这大批军队。
正当刘贤为如何能拿下南郑绞尽脑汁的时候,庞统给了刘贤一个思路。
“公子,不管是小股军队袭击城门,等待大军支援,还是大军直接进攻,想要直接拿下南郑都很困难。
但是反过来想,若是我们大张旗鼓,到了南郑,那南郑城里的人会是什么想法?”
庞统一捋短髯,给出了自己的计策。
“你是说?我懂了。”
刘贤恍然大悟。
既然偷袭不行,那就正大光明。
张鲁自认为阳平关坚不可摧,但是现在刘贤到了南郑,那在张鲁眼中自然是阳平关告破了。
只要刘贤封锁住南郑与阳平的通信,那张鲁与南郑城中的官员百姓必定惴惴不安。
刘贤连阳平关都能破了,那南郑城哪里能挡得住呢?
“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之策,果然好计!”
刘贤称赞道。
不过庞统又补充道:“此计虽好,可是咱们孤军前来,只有三日粮草。
若是张鲁死硬不降,那我军可就一点退路也没有了。”
“士元不必忧虑粮草。
若是别处是有些难处,可现在咱们在汉中。
那张鲁在大道旁搭建了诸多义舍,其中粮食充足,无人看守,供路人食用。
咱们到了南郑之后,派些士兵将粮食运来即可。”
相比于庞统,在益州多年的法正对张鲁和汉中熟悉程度要多得多。
再加上,转道定军山就是法正提出来的,对于缺粮的事情,他早就做了这个打算。
“好,孝直解我难题!
既然已无疏漏,那咱们连夜进军,让张鲁明早起来,睁开眼看看,城外是怎么变天了?”
刘贤一挥拳,下定决议。
“哈哈哈!”
对于日夜走了几日山道的军队来说,夜间在平坦大路上行军那简直是小菜一碟,一点挑战都没有。
天色破晓时分,刘贤领着大军气势汹汹来到了南郑城外。
南郑守军见到城外烟尘滚滚,赶紧关闭了城门。
张鲁正在床上做着早课,忽然听到门外一阵杂乱。
他心中恼怒,不过片刻后又回归了平静的心态当中。
不过门外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开始了争吵。
张鲁有些生气了,明明他说过,自己做功课的时候要安静,不要有人来打扰自己。
谁承想今天刚做上早课,就有人吵到自己。
张鲁心烦意乱,那些道经也念不进去了。
他起身开门,到底要看看是何人敢在门外喧哗。
张鲁打开房门,循声而去。
来到院门口,发现与守门道士争吵的人居然是阎圃。
“快让我进去,出大事了!”
阎圃想要强闯,可是守门的道士都是身强力壮之辈,阎圃可挤不动他们。
“阎祭酒,师君在内院做着早课,您就别让我们为难了。”
道士话说的委婉,但是身体很诚实。
两个守门道士直接给阎圃来了个关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阎圃。
“阎圃,你那些道经都读到哪去了?
何事如此急躁,就连早课都不做了?”
张鲁出来了。
阎圃见到张鲁,可算是松了口气。
“师君,城外,刘贤大军到城外了,已经包围了南郑!”
“什么!”
张鲁瞳孔地震,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是这个情况。
“不对啊?那刘贤是怎么到的南郑?
他不是与我军相安无事了大半年吗?
这大半年都没有打过一场仗,我这还有他送的蜀锦,他怎会?
再说了,有张卫镇守阳平,他是怎么突破的?
不对啊,就算张卫败了,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啊?”
张鲁满头雾水,根本捋不清发生了什么。
“师君啊,那刘贤已经到了南郑城外了,开始准备攻城了。
咱们现在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张、杨两位祭酒均已失败。
如此一来,这南郑城要如何防守,还请师君示下。”
阎圃非常悲观,在他看来,刘贤出现在这里,而之前他们没有收到一点消息,就意味着张卫败了。
张卫带两万人都没守住阳平关,那现在南郑城中仅有一万人在,可无法抵挡住刘贤的进攻。
“行了,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如此悲观作甚?
来,与我去城头会一会那刘贤。”
关键时刻,张鲁可靠了一回。
“走!”
张鲁带着人到了城头。
他看见城外黑压压的军队,只见他们训练有素,行动整齐,伴随着一股肃杀之意。
这无疑是一支精锐的军队,远非城中守军可比。
张鲁前呼后拥出现在城头,城下的荆州士兵将此情况禀告给了刘贤。
刘贤骑马出阵,前来与张鲁会面。
刘贤抬头看去,一个富态的中年人被簇拥着。
刘贤知道,此人应当就是张鲁。
这张鲁体态圆润,要不是穿着一身道服,刘贤都以为他是哪家的土财主。
张鲁对上了刘贤的目光,他也确定了,眼前这个英武的青年就是刘贤。
“刘贤!你与我心照不宣互不侵犯,现下何故打破这约定啊?”
张鲁上来先是兴师问罪。
刘贤轻笑一声,“哪里来的约定?那只是我麻痹你的计策罢了。
我受益州牧委托,替他来讨灭你这逆贼,合乎道义礼法,你又在这置喙什么?”
张鲁没想到刘贤直接翻脸不认人,让没有过此等经历的张鲁气的张不开嘴。
半晌之后,张鲁才回过神来,问道:“我弟弟张卫如何了?”
刘贤伸出右手,指着天上说道:“既然你笃信道教,那我请道君来作证,如若我说半句假话,那就让我不得好死。
你弟弟张卫无事,在阳平待的好好的,但是我现在到了南郑城下,他知道后一定十分担心。
既然我能到南郑,那阳平发生了什么还用我说吗?”
天地良心,刘贤一句假话都没说,说的全是真话。
至于张鲁怎么理解,那就不是刘贤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