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背锅仓官到三造炎汉

第70章 徐庶的投名状

  随着刘备、王垕二人距离歌声越来越近。

  王垕的心情越来越复杂。

  这应该是刘备人生中最意难平之一的事。

  他在刘备最困顿时出现,为颠沛一生的刘备带来了东山再起的曙光。

  然后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获到许都,至孝的他又匆匆在刘备的生命中消失。

  成了一个过客。

  王垕随刘备赶到军伍最前,正好那唱歌之人见二人赶到,从石头上一步跃下。

  稳稳立在地上。

  见来人身手如此利落,王垕暗叫一声“彩。”

  接着悄悄观察,那人尽管一身文士打扮,但长衫下身材却有些精壮,更有一些武士的感觉。

  刘备已经下马,快步赶到那文士面前。

  柔声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来人答道:“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果然是徐庶,王垕闻言心头一动。

  这时正赶上刘备答话:

  “谢先生不弃,我大军正班师回程,不如与我等同行,到寒舍再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备谦卑的态度摆的十足,那求贤若渴的样子,很难有人能扛得住。

  更何况这个主动来求职的徐元直。

  王垕在投奔刘备的初期,就一直心心念念着徐庶的事。

  如今刚好被自己赶上,不如尽快让主公尽快建立对徐庶的好感。

  也好在他从徐州北伐的时候,留下徐庶辅佐主公经营荆州。

  他开口叫住正上马的徐庶。

  “先生请慢。”王垕行到刘备、徐庶二人面前。

  王垕向徐庶施了一礼,缓声道:“我见先生面熟,似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哦?可在哪见过。”

  徐庶眉头一皱,双眼直直盯着王垕,在脑中思索着在哪碰过这一号人。

  刘备本意也想请王垕试试这人的水平。

  如今先生主动过来,便也不急,一手牵着缰绳,静静立在二人身旁,默默观察起来。

  “我记忆中,先生应该是名剑客,曾面覆白灰,披头散发。”

  王垕轻捋胡须,脸上露出一种你被我看穿的模样。

  自己少年时的黑料被扒,徐庶顿时紧张起来,看王垕的眼神愈发谨慎。

  这徐庶本名徐福,豫州颍川人,年少时是个游侠似的人物。

  他曾经为人报仇,逃跑时就是面上涂了白灰,披头散发的模样。

  可惜,这样的打扮可骗不了官吏们。

  谁家好人逃跑不低调点,结果还偏偏给自己搞的像个疯子招摇过市。

  不抓起来都对不起府衙发的工资。

  不出意外,徐庶被官府抓住绑在街上,用肢解的模样恐吓他,敲锣打鼓的叫街坊们辨认。

  大家都不认,最后还把朋友引过来了,最后给劫了出来。

  逃出生天后,徐庶觉得如此舞刀弄枪的生活只能总结成两个字——么青涩。

  于是弃武从文,开始了学习。

  学习初期,那些同学们都觉得他曾经做过剑客,是粗鄙的人。

  但是他每天刻苦学习,又主动当值日生,同学们对其的印象才得以改观。

  学成后,因为躲避战乱,与好友石广元逃到荆州。

  最后还与水镜先生司马徽、卧龙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成了好友。

  如今闻听刘备大军得胜,这才赶到道边唱歌,吸引刘备的注意来引荐自己。

  只是,不知是何目的,他报的是自己的假名单福。

  对于他的黑历史,除了几个好友,理应再没有人知道。

  可如今王垕突然提出,这让徐庶误认为是过往仇家的子弟。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间有人何止千万,形貌相似者何其多也。先生认错了罢。”

  “不,我正认识一人,姓徐,名福。”

  明牌!

  既然要投到主公帐下,那就不要有遮掩。

  这下,徐庶算是知道面前之人,是真的知道自己底细。

  既然话都明说到如此地步,再瞒下去也没有意义。

  徐庶深施一礼,语气中有些愧疚地对刘备说道:

  “还请明公恕罪。某真名乃是徐福,后因避祸改名徐庶。如今荆州事乱,故用假名单福。”

  王垕见徐庶很干脆地承认了隐瞒姓名的事,也不再出言为难。

  刘备本就是游侠性格,见来人如此爽利,再加之同样也行过仗义,心中愈发亲切。

  他拉住徐庶的手,轻拍了几下徐庶的手背。

  意思是叫徐庶不要忧心,此事他并未放在心上。

  这样一来一回,徐庶对于刘备的宽容仁义感触更深。

  他微笑说道:“早就闻听先生忠厚仁义,如今得见,实是相见恨晚矣。”

  王垕也不再搭话,心中想起一个念头,回身寻到陈岩。

  他低声嘱咐陈岩:“你速领几人,作几个过所,乔装入豫州颍川寻徐庶之母,将她护送到荆州来。”

  一见到徐庶,王垕便想起他那高风亮节、深明大义的母亲,王垕不能再让徐家的悲剧重演。”

  等到陈岩离开,王垕看了眼捆缚在张飞马后的李典。

  一路上,这李典一直没有动静,即使几次露了破绽,也不见李典有什么异动。

  这让王垕一直没找到机会将其打杀,只好一路盯着。

  眼见离襄阳不过五十里,随着路程越近,李典逃跑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徐庶也注意到不远处的李典,作为颍川人,徐庶原本也想过投靠曹操,所以对于几员大将也有耳闻。

  如今其见虽是败军之将模样,但气质又十分脱俗,隐隐有儒将气质。

  他念头一起,忙问身旁主公:“此人可是曹操手下将领?”

  刘备点点头,神情有些忧愁:“此人正是曹操手下大将,李典,李曼成。”

  徐庶“噢”了一声,凑到刘备耳边轻声道:

  “此人一族均为曹操效力,虽性良儒雅,但绝不可为明公之用。”

  “以庶之意,不如杀之。”

  刘备认可点点头,听到徐庶的建议和王垕的意思不谋而合。

  这下他也不得不重新思量起李典的处理。

  约莫过了片刻,刘备用询问的眼光看向徐庶,他轻声问道:

  “依先生之意,该如何是好?”

  徐庶轻叹口气,语气中带了一些决绝:

  “既然明公于心不忍。

  “不如由庶放而杀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