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1997,从煤老板开始崛起

第93章 扯下你的遮羞布

  随着陈渊的声音在礼堂回荡,不少人也眼中含光,忍不住心中激动。

  虽然这只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采访,但小陈总字句铿锵,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是啊,一部电影好不好,到底谁说了算?

  是我们数以亿万计的广大观众,还是某某电影节上那几个金发碧眼的评委?

  过去的电影节也就算了,时不时还真能冒出点不错的作品来,

  但是最近这些些年怎么回事,不是乡土题材就是伤痕文学,是中国人拍不出好电影了么?

  一个人要是连这点都拎不清,那以他的智商大概也看不懂电影了。

  有些所谓的名导为了拿个奖,不惜出卖自己的节操,还美其名曰【国际认可】,如今的观众总算看明白了,心中只浮现出两个字——虚伪。

  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的虚伪~

  陈渊一番话下来,观众们这才意识到,原来这群家伙狗屁都不是~

  为了讨好评委们,专门挑愚昧昏暗的题材拍,关键是他们这么拍没问题,这毕竟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可是这群家伙早就忘了,当他们走出国门参加电影节的时候,他们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后的国家。

  他们本该向外界呈现出一个更好的故事,让世人了解这片土地和人民,以及上面发生的一幕幕故事。

  可是这帮家伙没有,他们反手掏出黄土地,大辫子,黝黑的农民和颓废的青年,就连整个影片的基本基调都是特地调色过的,走的全是阴暗风。

  这样一来国外的观众会怎么看我们?

  这不是妥妥抹黑自己国家和人民么?

  为了迎合西方世界观,而故意拍出丑化中国的电影,本质上跟公知递刀子没有区别。

  有些人或许觉得只是拍个电影而已,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搞得挺严肃的样子。

  实际上不是这样,像是这些家伙的作风,就算在其他国家也照样被人看不起。

  想当年,

  枝裕和拍出《小偷家族》,虽然拿了金棕榈大奖,但在日本国内却遭到唾弃。

  当年小本子的《朝日新闻》是这样评价的:

  “枝裕和导演对日本社会和人民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攻击和抹黑,这是不可原谅的!

  《小偷家族》里充斥着大量的贫穷的、堕落的人格、援交以及社会援助制度的缺失。

  这是对日本几十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抹黑,对我国的外宣工作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你以为只有日本是这样么,其实美国也一样的。

  《阿甘正传》都还记得吧,虽然这片子当年拿了奥斯卡,可是在美国风评却很差。

  以至于到了后世,这也是整个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部片子。

  但是这部片子上映没多久,纽约客是这样评价的:

  “泽米基斯在影射什么?

  我们的越战退伍老兵难道得不到福利援助吗?

  我们的青年在导演眼里难道就是颓废、嗑药和lj,甚至还不如一个傻子?

  《阿甘正传》披着励志电影的外衣,对我国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讽刺。其对青少年群体造成的腐蚀和精神洗脑,尤其值得警惕~”

  由此可见,

  全世界都很反感这种递刀子的行为,但是国内某些人却数十年如一日不亦乐乎。

  讽刺不,真的很讽刺~

  艺术什么时候成了工具,艺术什么时候成了名导们牟名利的工具?

  这种事可不只是在当年,就算是到了后世2020年代,也照样有不少导演拿着投资的人钱,各种在片子里阴阳怪气,还有人说观众太辣鸡,只配看垃圾电影。

  凡此种种,简直数不过来。

  影视圈早就烂了,根子上长了个大瘤子,所以这一次陈渊决定彻底切除这个瘤子。

  倒不是他自己有多么高尚,而是切除这个瘤子之后整个环境才会好起来,自己的青云影视才会真正的青云直上。

  而到了此刻,在座的观众们也总算明白过来,这就是陈渊为什么冒险剪辑两个版本的原因。

  “电影好不好应该是观众说了算,而不是金发碧眼的评委!”顾临拍案叫绝。

  他完全赞同陈渊的观点,对这帮满脑子只想着走捷径的虚伪玩意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胡中南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记录什么,一旁的助理默不作声。

  她跟胡中南这么多年,知道这位主编的风格,越是重要的事越是严肃认真。

  本来,两人今天是带着戏谑轻松的心情来的,还说采访完后一起吃涮羊肉,但是照目前胡主编这状态来看,这顿涮羊肉大概是要泡汤了。

  然而此时陈渊又是一笑,继续调侃名导们道,

  “我知道我的话会让很多人不高兴,比如国内的张导演和贾导演之类的,还有某个姓娄的,对此我深表遗憾。”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些导演要是真的为了艺术,为了人类的良心的话,他们有那个功夫,为什么不去拍731呢?”

  “难道说,西北的狼烟和开裂的墙,比当年数百万生命更有价值不成?”

  陈渊说到这里,此时别说是现场的观众了,就连后台的工作人员都受不了,一个个义愤填膺。

  于珊看着台上的陈渊,不由得双眸放光,她垂落在双腿上的十指,此刻竟然有些微微颤抖。

  她也留过学,在国外呆了不少年,太清楚陈渊说的话了,毫无疑问他是对的!

  国内有些导演就是这样,在国内是高高在上的名导,一出国门就变了品种。

  拿着一两个所谓的国际奖项沾沾自己,整天以名导自居,

  事实上水平稀烂,甚至连央戏的学生都赶不上。

  他几乎可以预见,等到明天的报纸发出去的时候,这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事实上观众们仔细一想,发现事实还真是这样。

  有些人号称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可是仔细一想,这些家伙到底在哪些方面领军了?

  是产业化,是票房,还是拿西方的奖?

  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拿西方的奖。

  可是话说回来,一个拿西方奖的家伙,怎么就成了中国电影领军人物?

  以前陈渊没挑破这一点,

  如今的观众们才发现,这好像不太对劲啊~

  (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跪求,球球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