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义之财
傍晚,
师兄弟二人在客栈客房重逢时,周明已备下一桌热气腾腾的酒菜,为奔波一日的姜玄接风洗尘。青瓷酒壶里琥珀色的液体潺潺流入碗中,在烛火下晃出粼粼波光。
“师弟,你亲自去乡下考察,在这周边村落的村子转了一整天,可有收获?“周明放下酒壶,目光落在姜玄沾着泥土的长衫上。
姜玄扯松领口的布扣,抓起酒碗,仰头一饮而尽,喉结滚动时溢出的酒水顺着下巴滴在衣襟。
“师兄,乡下比想象中更苦。李家寨全村三十口人,被麻匪抢得只剩半袋糙米。”他放下碗,神色复杂,“随便哪个村子,只要我们肯放粮,信徒眨眼就能聚起百八十个。”
周明继续添酒,脸色也不太好看:“城中的税都被收到九十年后了,乡下能好到哪去?乡绅们吃肉,麻匪跟着喝汤,百姓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这些人确实该杀!”
姜玄想起白日里老妪布满裂痕的双手如何颤抖着捧起半碗稀粥,怀中孩童呆滞的眼神让人心悸。沉默良久,他用尽可能平淡的声音问道:“师兄,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师弟莫急,这世道豺狼当道,百姓受苦也不是一日两日。”周明知道姜玄此刻已经起了杀心,于是便安慰道:
“咱们来此,虽说为了私心,可必有一方百姓,却也是应有之义。只是如今鹅城已有县长,如何去做,还得再思量一二。”
姜玄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解:“师兄,这买官之人即便有些手段,终究是搜刮民脂民膏的蠹虫,留着终是祸患。不杀也该驱逐,为何还要商议?”
话音未落,他忽然顿住,看向周明沉静的面容道,“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不错!”
周明放下酒壶,声音低沉而笃定:“下午我潜入县衙,发现些许蹊跷。”
“他们那伙人,除了师爷一心只想捞钱外,不是在谈城中的黄四郎如何走私烟火、强占民田,就是在偷摸着观察黄家碉楼的布局如何。”
姜玄听出了弦外之音:“师兄的意思是,这县长...”
“或许还是个义士。”周明有些无奈,面对这种义士,杀了不太好,可若只是驱逐,后续还可能会闹出一些幺蛾子出来。
若非不会催眠,他甚至都考虑要不要给这群人上套餐了。
看出了师兄的为难,姜玄想了想,觉得自己对于交际方面也算是略有心得,便道:“师兄不必忧心,明日我先去会会他们。”
周明一听也没拒绝。
因为他确实不善交际,这种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分润好处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咦!
提到好处,周明突然想起一件事。
《让子弹飞》中,黄四郎貌似将一大笔钱藏在县衙的大堂里。
这笔脏钱,是黄四郎通过压榨百姓、与两大家族联手将人卖到国外做苦力,以及帮助刘都统贩卖烟土等方式积累的,起码八十万大洋!
“师弟,如果咱们创教之初,就将整个鹅城纳入发展版图,有没有难度?”
“有点难度。”
“是粮食不好买?”
“那倒不是,我敢创教,购买米粮的渠道当然不缺。不过师弟以前没做过这类生意,千人份的倒好说,可若是覆盖一城,不仅要调整商业布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筹备现钱。”
“这样啊...”
周明心中微动,低语道:“下午我在县衙,无意间发现了一笔钱财,为兄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城内的黄家,因为倒卖烟土的缘故,不敢让这笔钱见光,于是便将之藏在了大堂的木板下。”
“真的?”
姜玄楞了一下。
不管这笔钱是不是黄家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意外之财。而捡钱这种好事,谁能不爱呢?
“师兄,这笔钱有多少?”
姜玄虽然不差钱,可对他来说,手里的现金越多,能撬动的资源无疑会更大。
“这个数。”
周明比了个八的手势。
“八万?”
姜玄试探着问道。
“是八十万,黄家以贩卖烟土为主业,这个数,只多不少!”
周明知道有这笔钱,是因为他看过公众号版的解说。如果直接把人杀了,这笔钱除了他,谁都找不到。
之所以告诉师弟,是因为周明觉得新教也有他的一份,不能光占便宜不出力。拿出这笔钱,新教开局就不会只是千人局面的小打小闹,而是万人之众的大型团体。
“师弟,今夜我就可以将这笔钱取出来,并且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事成之后,你且将它全部带走,用作发展信众的经费,你觉得怎样?”
白捡的钱财,不要白不要。
周明认为姜玄没有拒绝的可能,因为在他的感官中,姜玄虽然拥有跨界门这一金手指,
可他身上的钱财未必会有很多,尤其是在成为茅山的道童之后。
“全部给我?”
姜玄一想就拒绝了:“不成,用不了这么多,我只是一时不好周转,而非无钱可用。
再说了,以咱们的发展模式,应该考虑如何才能收支平衡,而不是一味的付出。”
“师弟的意思是?”
“三七分好了,我三你七,有这二十多万大洋,不光买粮的事情能够搞定,甚至还能剩下一些当作零花。
说实话,要不是我的钱需要一定的时间周转,这三成我都不要。因为我姜玄行走江湖,信奉的就是只出该出的力,只拿该拿的钱。”
姜玄语气坚决。
周明看他说的诚恳,便知这是真心话,于是话锋一转:“师弟,不知你手下的那支洋枪队,需要几日能到?原本想着先杀乡绅,后借县长的身份收拾残局,看来是行不通了。不如咱们变通一下,直接展露武力,震慑鹅城。”
“起码还要三天吧。”姜玄想了想,说道:“他们从句容赶来,没有车马辅助,仅凭人力急行军,没个三五日脚程,是到不了这里的。”
“三天后么,”周明听罢,点头应道,“行,那就让鹅城的老爷们多活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