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奴贼成王

第49章 棉朵如云

唐:奴贼成王 贺兰爬山狼 2481 2025-05-24 00:19

  如今的郭逸不似之前那么忙碌,毕竟手下的人多了,各自按部就班就好了。

  他就像个大脑一样,只需要把握好发展方向即可。

  况且太过于强悍,势必要遭惦记。如今因有外患,即使有什么人说些小话,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

  但未来呢,他自己必须为自己筹谋。

  如今这烟雨楼就是自己最大的底牌,毕竟这烟雨楼自己一手创建,也只听令于自己。

  没有任何一方势力不喜欢情报网,只需要把握好发展机会,搞好时机,一切当好说。

  当然这白瑜娑等人也是自己的兄弟,如果可以,一定要帮上一把,但历史大势还是顺势而为更轻松些。

  秋风刮过贺兰山,掠过灵武郡的阡陌,吴守田蹲在棉田里,粗糙的手掌轻轻抚过沉甸甸的棉桃。

  这些从岭南辗转而来的棉种,在他悉心照料下,终于绽开了雪白的棉朵。

  看着即将成熟的棉朵,吴守田也充满了喜悦。

  可正当他准备组织人手采摘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平静。

  “吴主事!不好了!“一名年轻的农户气喘吁吁跑来,“西边那片棉田,有不少棉桃被虫蛀了!”吴守田心头一紧,抄起锄头就往西边赶。

  打眼望去,原本饱满的棉桃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褐色的孔洞,有些甚至开始发黑腐烂。

  消息很快传到郭逸耳中,他自然骑快马也赶到棉田。

  看到吴守田时他正垂头丧气地站在田埂上:“军师,这虫子来得蹊跷,专挑棉桃最嫩的地方啃,眼看就要大丰收了...“他声音哽咽,眼眶泛红。

  郭逸眉头紧锁,仔细观察着被虫蛀的棉桃。

  他注意到叶片背面藏着些灰褐色的小虫子,正贪婪地啃食着棉桃。

  “这应该是棉铃虫。“郭逸想起前世在农业书籍上看到的记载,“咱们想想办法,不然整片棉田都得遭殃。“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有人提议用烟熏,有人主张人工捉虫,但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这时,角落里的老张头开口了:“老汉年轻时在陇山里见过,有一种草能驱虫,不知对这虫子管不管用?“

  郭逸眼睛一亮,当即组织人手快马去陇山(六盘山)采集这种名叫“除虫菊“的植物。

  他们将除虫菊晒干碾碎,与石灰、草木灰混合,制成简易的驱虫粉。

  同时,发动百姓在清晨和傍晚时分,用竹筛将粉末均匀地洒在棉田里。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好不容易洒下的驱虫粉冲刷得干干净净。

  吴守田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总不能天天洒药吧!“

  郭逸沉思良久,决定改变策略。

  他命人在棉田四周挖沟渠,灌入掺有艾草的水,形成天然的防虫屏障。

  同时,鼓励百姓在棉田里放养鸭子,让这些“天然卫士“捕食害虫。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棉铃虫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这棉花也是第一次种植,吴守田生怕摘错了,棉朵什么时候算成熟,不得不再次请郭逸出山。

  郭逸自然是清楚的,便将棉花的具体采摘到储存都告知了吴守田。

  棉花从采摘到晾晒是个需要耐心与技巧的过程。

  首先是适时采摘,当棉铃开裂露出白花花的棉絮,且开裂达 7天左右,才是采摘的最佳时机,每隔 7-10天采摘一次为宜。

  听到这里吴守田问了一句:“那岂不是要时刻有人关注和看守?”

  “不至于,毕竟同一块棉田,你采过的是留有迹的,而且析桃开了以后,颜色也略有不同,有点时间差也正常。”敦逸轻松的说。

  采摘时需格外细致,采取手工采摘的方式,用手指轻轻将棉絮从棉桃中剥离,放入随身的棉袋或竹篮内,以此保证棉花的纯净度,减少杂质混入。

  采摘过程中,还要按棉花的成熟度、色泽、含杂状况进行分级,把好花、僵瓣花、落地花分别放置。

  采摘结束后,先对棉花进行初步清理,手工挑拣出棉叶、棉枝等明显杂质。

  随后将初步清理的棉花用布袋或编织袋封装好运往储存处,选择干燥、通风且避光的仓库暂存,防止棉花受潮、发霉或遭受虫害。

  晾晒前,把棉花均匀铺在干净场地或晒垫上,厚度控制在一手高即可,便于空气流通与阳光照射。

  晾晒选在晴朗干燥的日子进行,晾晒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木耙等工具翻动棉花,保证受热均匀、干燥彻底,这个过程通常持续 2-3天。

  同时要时刻留意天气变化,一旦有乌云或降雨迹象,需迅速将棉花收起。

  最后再次清理棉花,去除晾晒过程中混入的灰尘、杂物等,用布绳固定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等待后续加工处理。

  听到郭逸给出的采摘和晾晒程序,吴守田心中不免想:这东西实在麻烦,也不知道好用不好用,如果费这么大功夫,没什么大用,那军师岂不是……

  郭逸自然看出了他的想法,“吴主事莫担心,你只管派人按我说法子采摘,储存,以后你定会感激我的。”

  吴守田看到军师如此笃信,也不做他想,组织人去采摘。

  他捧着第一把采下的棉花来到郭逸面前:“军师,这棉花能纺线织布,咱们百姓以后冬天就不用再挨冻了!”

  “如今还做不到大家,只是实验,以后会的!”看着吴守田脸上的笑意,郭逸安慰道。

  可是接下来真正要用棉花的时候,去棉籽这件事则十分麻烦,吴守田又求到了郭逸这里。

  以如今的手工制品,郭逸完全可以搞个脱籽机,只是如今棉花不多,且大势未定,棉花注定只是少部分生产。

  他就给吴守田出了个小招:“用铁筋或铁杖赶搓棉花去除棉籽的方法,称为赶搓法,或者用硬质的木棍也可。”

  常年从事农桑的吴守田立刻明白过来,回去实践了。

  很快地里的棉花不仅采摘完,而且还进行了晾晒,郭逸便让吴守田找几个做女红好的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