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听古里热闹无比的时候,郭逸手中拿着一封密信:隋朝廷已经有人注意到了扶风佛子向海明。
与此同时,向海明在听古佛寺的佛义,如野火般蔓延,短短月余,响应者已达数万之众。
扶风郡一时间到处都传遍了佛子临世的传言。
大业九年腊月的朔风裹挟着细雪掠过扶风城,听古佛寺前的空地上,数万信众早已将高台围得水泄不通。
三丈高的黄土台基上铺满猩红毡毯,十二根裹着金箔的木柱撑起八角华盖。
卯时三刻,晨钟撞响第九声,向海明身披九道金线绣制的杏黄袈裟,自寺门缓步而出。
他头顶新制的毗卢帽上,九颗夜明珠在阳光下流转着七彩光晕,帽檐垂下的银丝流苏间,隐约可见暗藏的锋利铜片护具。
“佛子现世!”随着沙弥们的高呼,向海明踏上高台。
他赤足踩过温热的檀香灰,那是信众们连夜焚烧祈福香留下的印记。
双手举起时,腕间的白玉佛珠骤然散开,每颗珠子里都嵌着一枚微型佛偈,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密的金光,恍若万道佛光倾泻而下。
“今日立白鸟之国,为众生斩尽世间恶业!”向海明的声音在寒风里散开。
话音未落,高台四角提前埋下的硫磺火油,腾起四道赤红火柱,烈焰腾空时,映得他周身泛起奇异的金红色光晕,恰似壁画中踏火而来的弥勒真容。
台下信众齐刷刷跪地,额头紧贴结霜的地面。
十二名沙弥托着檀木盘鱼贯而上,盘中分别盛放着刻有“白鸟”国号的青铜印玺、沾着朱砂的起义檄文,以及浸透羊血的“替天行道”大旗。
向海明缓缓接过印玺,指腹抚过“弥勒降世,万方来朝”的篆文,忽然将印泥重重按在旗面。
天空似乎都被这股激昂的力量所撼动,风里都裹挟着对新世道的期盼。
台下的信众们高呼万岁,声浪一波接着一波。
向海明一面整顿军队,将信众中的精壮男子挑选出来,由白牧军暗中派来的教头训练。
另一方面,他还派出宣发使,联络各地的反王,增强互相之间的联系。
不足半日,向海明带着信众就拿下了扶风城。
这些消息传到郭逸的案头时,已然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不久之后,就传来了各种消息,向海明率领着起义军,开始与隋军展开激烈的交锋。
他们转战于扶风与安定之间,每到一处,都开仓放粮,救济当地的穷苦百姓
百姓们感恩戴德,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愈发壮大。
在一次遭遇战中,隋军将领自持兵力强盛,对起义军不屑一顾。
向海明却巧用计谋,将主力部队埋伏在山谷两侧,只派少量士兵佯装败退,诱敌深入。隋军果然中计,待他们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向海明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起义军们呐喊着冲下山坡,杀得隋军措手不及。
那一战,起义军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的兵器和粮草,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然而,隋炀帝听闻向海明起义,且声势如此浩大,顿时龙颜大怒。
他立即派遣经验丰富、威名远扬的太仆卿杨义臣,率领朝廷的精锐部队前来镇压。
杨义臣久经沙场,麾下的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扶风,所到之处,尘土蔽日。
面对来势汹汹的隋军,向海明并未慌乱。
他召集众将领,在营帐中商议对策。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庞。
向海明目光坚定,分析着局势:“杨义臣虽强,但我军顺应民心,将士们皆为了百姓而战,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巧用谋略,未必不能与之抗衡。”将领们纷纷点头,士气稍有提振。
双方的军队终于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对峙。
那一日,天空阴沉得仿佛要塌下来,狂风呼啸,军旗烈烈作响。杨义臣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闪亮的铠甲,站在阵前,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向海明的军队。
向海明则骑着一匹枣红马,身着轻便的皮甲,手持长剑,身后是密密麻麻、眼神坚毅的起义军。
战斗打响,隋军如潮水般涌来,刀枪闪烁着寒光。起义军们毫不畏惧,呐喊着冲向敌军。
战场上顿时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
向海明在阵中往来驰骋,指挥着战斗,他的长剑挥舞之处,隋军纷纷倒下。
然而,隋军毕竟训练有素,且兵力占优,逐渐占据了上风。
起义军开始出现伤亡,阵脚有些松动。向海明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时若不扭转局势,这场战斗必将失败。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郭逸之前送来的密信,信中提及了一处山谷的地形,或许可以用来设伏。
他当机立断,命令一部分军队佯装败退,向山谷方向撤去。
杨义臣以为起义军已溃不成军,便下令追击。当隋军进入山谷后,两边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向海明早已埋伏好的军队从两侧杀出,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砸向隋军。
隋军顿时大乱,陷入了绝境。向海明趁机率领主力部队杀回,对隋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这一战,隋军损失惨重,杨义臣不得不率领残军狼狈逃窜。向海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军队伤亡不少,粮草也消耗殆尽。他知道,杨义臣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的进攻将会更加猛烈。
于是,他一边派人安抚受伤的士兵,一边着手整顿军队,同时向周边地区征集粮草。
然而,局势愈发艰难。周边的郡县在隋朝的控制下,对起义军进行了严密封锁,粮草征集变得异常困难。
而杨义臣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再次率领大军杀来。
这一次,隋军加强了防备,不再轻易中计。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起义军虽然英勇抵抗,但由于兵力和装备的悬殊,渐渐陷入了劣势。
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向海明的军队被隋军重重包围。他率领着将士们浴血奋战,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但隋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形势万分危急。向海明望着身边不断倒下的战友,心中满是悲愤。
他挥舞着长剑,大声喊道:“弟兄们,今日便是死,我们也要死得壮烈,为了天下的百姓,杀!”将士们齐声响应,个个奋勇向前,与隋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向海明在这场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隋军俘虏。
杨义臣看着被押解到面前的向海明,心中既有敬佩,又有一丝惋惜:“你本是佛门中人,若安心修行,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向海明怒目而视,啐道:“你们隋朝统治者昏庸无道,致使百姓受苦,我身为佛门弟子,怎能坐视不管?今日虽败,但天下百姓反抗的怒火已被点燃,你们的末日也不远了!”
杨义臣无奈地摇摇头,下令将向海明斩首。
向海明被押赴刑场时,神色坦然,他望着天空,口中喃喃念着佛经。
随着刽子手的大刀落下,这位隋末起义的英雄就此陨落。
这些消息一条条都被烟雨楼探的十分仔细,前前后后持续了大约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