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伐章
当风势极其不对的时候,那就注定了船只迟早会翻。哪怕舵手是顶级神人,也无法避免翻船之祸。
拾遗子与弟子登武侯祠,望着诸葛亮《出师表》石刻。弟子叹道:“丞相鞠躬尽瘁,为何六出祁山都功亏一篑?难道他真的算错了?”拾遗子摇头道:“他算准了人心,却算不准时势。”
弟子疑惑:“时势是什么?”拾遗子说:“时势就是‘风’。蜀汉偏安益州,人口不足曹魏十分之一,粮草靠‘木牛流马’转运,士兵连年征战疲惫不堪,这就是‘逆风’。诸葛亮再聪明,也像在逆风里划船,划得越用力,船越容易翻。”
“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很可贵吗?”弟子追问。拾遗子叹道:“可贵是可贵,但改变不了结局。就像用鸡蛋碰石头,鸡蛋再坚韧,还是会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国毫无防备,本有机会拿下陇西,却因错用马谡失败。之后魏国加强防备,‘风’越来越猛,就算他发明连弩、改造八阵图,也挡不住‘魏国势强、蜀汉势弱’的大势。”
拾遗子顿了顿又说:“真正的智者,要像范蠡一样,知道什么时候该退。诸葛亮却像抱着一根朽木想横渡长江,不是他没本事,是‘风’太急了。见风转舵的前提,是风还能转;如果风要掀翻船,再厉害的舵手也没用。”
二、乌江章
拾遗子过乌江渡口,见江水奔腾。弟子指着江心说:“项羽当年要是渡江,能不能卷土重来?”拾遗子摇头:“就算渡江,也难改败局。他的‘风’早就停了。”
弟子问:“他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吗?”拾遗子说:“力气再大,也敌不过人心。项羽入关后烧杀抢掠,百姓怕他甚于怕秦军;分封诸侯时又不公平,诸侯们人人自危。他以为靠武力就能征服天下,却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股‘风’他从来没抓住。”
“那垓下之战呢?”弟子追问。拾遗子答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不是韩信有多厉害,是项羽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士兵们不想再打仗,纷纷逃亡,连虞姬都自杀了。这时候的‘风’,已经从‘反秦’变成‘求安定’,项羽却还想靠打仗解决问题,就像在暴雨里打伞,伞早被吹破了。”
“所以他的失败是因为没看清‘风’?”弟子悟到。拾遗子点头:“是的。项羽就像一个固执的船夫,非要逆着潮水划船,就算他是姜子牙,也划不回去。时势变了,人心散了,再强的本事也没用。”
三、复古章
拾遗子过汉代古墓,见“新朝”残碑。弟子踢了踢碑角:“王莽好好的大司马不当,为什么非要当皇帝,还搞那些乱七八糟的改革?”拾遗子苦笑道:“因为他把‘风’看错了,以为自己能呼风唤雨。”
弟子疑惑:“他不是想改变汉朝的毛病吗?”拾遗子说:“想改变是对的,但他用错了方法。当时汉朝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的‘风’,可王莽偏要搞‘复古改制’,把土地收归国有,禁止买卖,还发行几十种货币,把经济搞得一团糟。”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会乱?”弟子追问。拾遗子答道:“他知道,但他太自信了,以为靠一道命令就能改变天下。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深水里还想教别人游泳,最后只能淹死。王莽的‘风’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时势,所以不管他怎么‘转舵’,船还是会沉。”
四、弄权章
拾遗子在长安旧址,与士人论李林甫。士人说:“李林甫做宰相十九年,把唐玄宗哄得团团转,为什么最后还是落得个抄家的下场?”拾遗子答道:“因为他把‘风’当成了自己的工具,却不知道‘风’会反过来吹翻他。”
士人问:“他不是很会‘见风使舵’吗?”拾遗子说:“他是会转舵,但转的是‘皇帝喜好’的小‘风’,没看到‘朝政腐败’的大‘风’。为了讨好唐玄宗,他打压忠臣,提拔庸才,让安禄山这样的野心家做大。等‘安史之乱’的‘大风’一来,他就算躲在坟墓里,也被挖出来鞭尸。”
“所以小聪明敌不过大时势?”士人追问。拾遗子点头:“是的。李林甫就像一个在船上偷东西的小偷,以为船不会沉,结果船真的沉了,他偷的东西再多也没用。见风转舵要是只看眼前的‘风’,不看远处的‘风暴’,早晚要倒霉。”
五、靖康章
拾遗子在汴梁,与商人论宋徽宗。商人说:“宋徽宗书画那么好,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拾遗子叹道:“因为他把‘风’当成了‘玩物’。”
商人疑惑:“什么意思?”拾遗子说:“当时宋朝的‘风’是‘边患严重、国库空虚’,需要一个有本事的皇帝来整顿。可宋徽宗整天画画、写诗、玩奇石,让蔡京、童贯这些人胡作非为。他以为自己是‘风雅天子’,却不知道‘风’早就变了——女真族崛起,金兵随时南下。”
“难道他不知道危险吗?”商人追问。拾遗子答道:“他知道,但他选择逃避,就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靖康之变时,金兵围城,他慌忙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当太上皇想躲清静。结果父子俩都被金兵俘虏,受尽屈辱。再大的‘风雅’,也挡不住‘亡国’的‘狂风’,就算他是神仙,也救不了自己。”
六、襄阳章
拾遗子在襄阳古城,与老叟谈贾似道。老叟说:“贾似道在襄阳被围时还在西湖玩乐,难道他不怕蒙古人打过来?”拾遗子答道:“他不是不怕,是‘风’已经把他吹糊涂了。”
老叟问:“什么风?”拾遗子说:“‘南宋末年,大厦将倾’的风。贾似道靠姐姐得宠上位,根本没本事应对蒙古大军。他推行‘公田法’‘打算法’,看似改革,实则损害了士绅和士兵的利益,让大家都不支持他。襄阳被困六年,他却隐瞒军情,以为靠‘转舵’讨好皇帝就能没事。”
“所以他最后被杀死,是活该?”老叟追问。拾遗子说:“是的。贾似道就像一个在快要沉没的船上喝酒的人,别人都在拼命堵漏,他却在抢别人的酒壶。时势的‘大风’已经把船吹得千疮百孔,就算姜子牙来当舵手,也救不了这艘破船。”
七、煤山章
拾遗子在北平煤山,与弟子论崇祯帝。弟子望着歪脖子树说:“崇祯帝杀了魏忠贤,又那么勤奋,为什么还是亡了国?”拾遗子答道:“因为他把‘风’当成了‘敌人’,非要和‘风’对着干。”
弟子问:“什么风?”拾遗子说:“‘明末农民起义、后金威胁、小冰期灾害’的风。崇祯帝一上台,就想靠自己的‘勤政’扭转乾坤,却不知道‘风’太大了。他多疑猜忌,杀了袁崇焕,逼走了孙传庭,让忠臣们寒心;又加征‘三饷’,让百姓活不下去,反而加入起义军。”
“难道他一点机会都没有?”弟子追问。拾遗子叹道:“有机会,但他抓不住。比如和后金议和,先解决农民军,再徐图恢复。但他拉不下面子,非要‘天子守国门’,结果两边作战,顾此失彼。就像一个人同时和两个壮汉打架,就算他再强壮,也会被打死。时势的‘风’太猛了,他越挣扎,越加速灭亡。”
八、天京章
拾遗子在南京,与士人论太平天国。士人说:“洪秀全打下半壁江山,为什么最后被清军灭了?”拾遗子答道:“因为他没看懂‘风’,还自己制造‘逆风’。”
士人问:“怎么说?”拾遗子说:“一开始,‘反清复明、百姓贫苦’的风帮了他,太平军势如破竹。但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就开始享乐,搞‘天兄下凡’的迷信,还和杨秀清、韦昌辉等人内斗,把好好的队伍搞分裂。这时候的‘风’,已经从‘反清’变成‘盼安定’,可他还在搞屠杀、抢粮食,让百姓失望。”
“所以湘军一来,就兵败如山倒?”士人追问。拾遗子点头:“是的。洪秀全以为自己能控制‘风’,却不知道‘风’是百姓的人心。他把人心搞丢了,就算有石达开这样的名将,也挡不住清军的‘大风’。见风转舵要是转错了方向,只会让船更快沉没。”
九、洋务章
拾遗子在上海,与弟子论李鸿章。弟子望着黄浦江军舰说:“李鸿章办洋务,建海军、修铁路,为什么甲午战争还是输了?”拾遗子答道:“因为他在‘逆风’里修船,船修好也是破的。”
弟子疑惑:“什么是‘逆风’?”拾遗子说:“‘清朝腐败、制度落后、列强环伺’的风。李鸿章以为买几艘军舰、办几个工厂,就能让清朝变强,却不知道船的‘龙骨’已经烂了——官场贪污成风,士兵训练废弛,皇帝和太后还在挪用军费修园子。”
“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弟子追问。拾遗子叹道:“因为他没得选。就像一个医生,面对已经病入膏肓的病人,只能开点止痛药,没法根治。李鸿章的‘转舵’,是在‘风’里找一丝生机,可‘风’太大了,就算他是姜子牙,也治不好清朝的‘病’。甲午海战,不过是把破船的真面目暴露出来罢了。”
十、复辟章
拾遗子在天津,与商人论袁世凯。商人说:“袁世凯有兵有枪,为什么当皇帝才八十三天就失败了?”拾遗子笑道:“因为他把‘风’当成了‘自家的灯笼’,想挂就挂,想灭就灭。”
商人问:“怎么讲?”拾遗子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风已经吹遍全国,可袁世凯还想当皇帝,搞‘洪宪帝制’。他以为靠金钱和武力就能让‘风’停下来,却不知道‘风’是民心所向。蔡锷、唐继尧等人一起兵,各地纷纷响应,连他的北洋部下都不支持他。”
“所以他是被‘风’吹倒的?”商人追问。拾遗子答道:“是的。袁世凯就像一个在大街上强行关别人窗户的人,大家都想透气,他却想把所有人关在黑屋子里。时势的‘风’太强大了,就算他有再多军队,也挡不住‘民主’的潮流。见风转舵要是逆着风走,最后只能被风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