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港岛1977:打造东方荷里活

第105章 偶遇“熟人”

  “电影节好玩吗?”洪津宝好奇地询问,他还没去过呢!

  “首先,你要会洋文。”

  一句话,直接绝了洪津宝想出国涨见识的心,包子脸瞬间皱成一团。

  英文太难了!

  服务员推来餐车,麦嘉把卢同的咖喱鸡端过来,笑道:“卢生的英文说得很好,是在英国待过吗?”

  “没有。”卢同摇头,他的英文水平是上辈子积累的。

  当年考研,家里人怕他没考上,打算送他出国留学。在一家人的监督下,卢同苦练雅思,口语水平就是在那时突飞猛进。

  “牛逼。”洪津宝竖起大拇指。

  袁和萍悄悄打量了一番卢同,见他神色如常,不得不佩服他的装逼能力,当真是无形又不惹人烦。

  “卢生!”隔壁桌坐下一个中年男子,热情地和卢同打招呼。

  卢同转头,瞅着他有点眼熟,又有点眼生,似乎在哪里见过。想了好一会儿,他才想起这人是谁。

  梁基昊,江叔的朋友。

  四月初,卢同在江祖谊的酒局上和他打过招呼,《富贵逼人》也在他名下的院线播放。

  “梁叔,好久不见。”

  “真是巧了!”梁基昊笑着,看到卢同身边还坐着三人,下意识道,“和朋友吃饭啊?叔要是唠嗑几句,你会不会嫌叔打扰你们?”

  “不会不会!”麦嘉主动道。

  他和梁基昊有过几面之缘,知道对方是戏院老板。电影人最需要的就是发行渠道,这个时候必须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那我就直说了。”梁基昊把椅子往这边挪了挪,对卢同道,“你不是在招制片人嘛,要不要考虑一下我女儿?她在TVB工作,去年监制了《狂潮》,今年和汪明全合作拍摄《家变》,能力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令嫒是梁淑怡?”卢同问。

  “对。”梁基昊点头,脸上挂着骄傲的神情。

  卢同表情一僵,港岛真小,这种事都能遇上!

  但从概率学角度来说,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接近三分之二。

  根据港府在七五年的统计,全港戏院约80家。这两年,戏院数量增长不明显,目前约90家,除去嘉禾和邵氏的独资院线,余下发行方的戏院总和不足六十家。《富贵逼人》在点映和上映后,口碑火爆,陆陆续续有新的戏院申请放映权,前前后后在近40家戏院上映。

  梁淑怡出身电影世家,自己还真有可能与她有渊源。

  不过,话说回来,徐客目前不在佳艺电视台,是不是意味着,他目前在TVB上班?他当年或许是跟着梁淑怡跳槽到佳视?如果梁淑怡跳槽到旭日影业当制片人,岂不是还能把徐客带来?!

  “梁小姐愿意跳槽,我自然热烈欢迎。”卢同见梁基昊在提到女儿时神情总会飞舞,盲猜他是女儿奴,夸赞的话不要钱地往外撒,搞得麦嘉等人都对梁淑怡产生好奇——

  这位女子到底是谁?居然能让卢生如此卖力地招揽。

  “诶,我家淑怡也没你说的这么优秀啦!”梁基昊摆了摆手,努力想做出一副谦虚的模样,但他神情里的自豪感根本掩藏不住。

  卢同又吹捧了几句,梁基昊笑得更开心了:“刚刚听你说,你接下来要去欧洲,可能十月份才回港?”

  “对。”

  “那我让淑怡在十月找你!她最近还在监制《家变》。”

  “好啊!”卢同见有个人似乎在等梁基昊,果断结束了话题,“梁叔先去忙吧,别让那位先生等久了!”

  “哦,”梁基昊转头,对男子招了招手,又向卢同介绍,“这是我女婿,周明权。他是工程师,卢生的公司在扩招,卢生如果要建办公楼可以找他,保证给你办好。”

  “周生好。”卢同客套地和周明权握手,两人对视一笑。

  梁基昊起身道别,拉着女婿准备坐回隔壁桌:“我先不打扰你们用餐了,回见。”

  “回见。”

  别过梁基昊,麦嘉压低声音,小声地询问:“那位梁小姐是不是TVB魔鬼监制周太?”

  “对。”卢同点头。

  如果说,施南笙是电影圈最牛逼的女制片人,周梁淑怡一定是电视圈最厉害的女监制。旭日影业能有这两位女制片人,何愁不兴!

  “诶!”麦嘉叹了一口气。

  华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他们这些门外汉,连梁基昊和周梁淑怡是父女都不清楚。

  人脉真的太重要了。

  洪津宝看大哥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但电影圈就是这么现实。

  捧高踩低、人情社会。

  菜上齐了,麦嘉和洪金宝默不作声地吃着饭,味同嚼蜡。袁和萍倒是没什么感触,他坐上卢同这艘大船,只需安心拍电影,宣发的事情无需考虑太多,便和卢同畅聊起自己对警匪片动作设计的构想。

  吃完饭,卢同别过三人,拿着合同回了公司,把合同锁进档案室。

  老豆罕见地在加班,拖拖拉拉地倒腾了一个月,《调景岭的春天》才堪堪粗剪完毕,还没开始精剪。

  细佬最近住在契爷家,还跟着黄闯山学习了踢足球。

  桌上放着一个文件,是阿梅整理的简历。

  卢同对七十年代的美术设计、摄影师等都不太了解,毕竟,这段时间不属于港岛电影的井喷期。

  钟智文直接通过。

  其他人……卢同都不认识,只能通过他们的简历,筛选合适人选。

  报名制片人的人也很多,大部分人的履历都不怎么样,出品的电影虽有盈利,但从未进入年度电影前十。

  最离谱的是,这个名单里还混着几位头铁的留子。

  要简历有学历。

  毫无电影行业的工作经验。

  真是令人沉默!

  经纪人还没开始招聘,卢同把留子的简历挪到贴着“经纪人文件”标签的纸袋里,在岑健勋、何永林的简历上打了个红圈。

  批注:先历练。

  这两人是港岛影史上小有名气的制片人,算是第四梯队。

  第一梯队只有五人——向铧强、施南笙、邵意夫、周文怀和江志强,影响力横跨两个时代,是产业变革和资本运作的巨头。

  第二梯队有麦嘉、黄佰鸣、林炳昆、王经、林建岳等,属于类型片的重要推手。

  第三梯队有吴思远、陈自强等,是港圈电影生态构建人。

  第四梯队就比较多了,属于有代表作但影响力局限在某个阶段。

  第五梯队就是典型的中庸者。

  目前,港岛的知名制片人数量依旧较少,出名的都开了公司,能够招募到T4预备役已经算走运了。

  卢同把审核完的文件放到一边,取出稿纸开始构思剧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