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港岛1977:打造东方荷里活

第123章 实业家是港岛版本T0

  新自由主义,最初是由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政府高度推崇,在九十年代达成国际共识。

  它的盛行就是在驱逐“左”。

  港岛是英港府管辖,新自由主义必须占据绝对地位。

  可以说,自由总会的权力在八十年代高度膨胀,未尝不是更高一层的人在博弈时催生的产物。

  到了那个层面的人物,他们都不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只需稍微调整相关规定,就能改变大势的走向。

  所以,港岛的左派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核心不在于人才、发行。

  核心是,“左”的浪潮。

  只有想办法遏制新自由主义,延长“左”的浪潮,左派在八十年代才能混得没那么艰难。

  “张叔,如果中影愿意合作,请在第一时间通知我。”卢同捋清一切的因果后,再次露出笑容。

  在这个时代,电影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还是意识形态的呈现。

  明白英港府的立场,后续的计划才能顺利进行。

  张彻微微点头,面色稍缓:“我知道,国际上整体呈‘左’,你想进西方的圈子,电影的内容必定和自由总会的要求冲突。我打算在年底宣布收阿红为契女,你必须在童悦娟和各电影公司、发行商重新签署协议,把旭日影业纳入左派电影公司前,把电影上映了。阿红不能跟你同时去参加电影节,我会派人带着阿红去暹罗,阿红从暹罗出发去瑞士。”

  这剧情怎么这么熟悉?

  卢同愣神了两秒,想起《投奔怒海》的主演也经历了类似事件。

  难怪张彻能得到那位赏识,就这灵活的底线,啧!

  届时,张彻哭诉自己遭人算计,拍几部立场鲜明的电影表明自己对党国的忠心,这场风波就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如果张彻再策反几位左派人士,在党国的地位不就直线上升了?

  “张叔真是走一步,看三步。”

  “你小子也不差。”张彻见卢同猜到了自己的计划,也不藏着了,“如果你愿意和我打配合,等我在中影有了话语权,我一定会尽力帮你促成港湾的文化交流。”

  楚源没搞懂他们在说什么,李瀚祥倒是听懂了。李瀚祥和张彻是多年的死对头,即便他在湾岛居住了将近十年,也没有停止关注张彻。张彻在邵氏做的那些事,李瀚祥知道八成。

  “你小子,在邵氏没能当上二把手,居然把心思放到中影了。”

  “手上没有权就是当奴才的命!只有你看不明白。”张彻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复制品,《秋江待渡图》的裱框精致华美,“我们俩虽然互相看不惯十几年,但不是什么生死仇敌。你加入旭日传媒不会引起太多争端,但有些地方,一旦你去了一次,事情就会超出控制了。”他又看向卢同,提点了几句,“如果你想和中影合作,旭日传媒必须是上市公司。港交所的立牌还没更新,你要催一催。”

  “会的。”卢同点头。

  他大概明白了张彻促成港湾交流的方法了。

  张彻又补充道:“你不要担心自由总会会找你麻烦。只要你的身份是港岛实业家,童悦娟就不敢动你。”

  “为什么?”卢同不明白,这一切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难道,港岛有什么隐形政策?

  张彻解释:“港岛是自由岛,唯一不会更变的底线是,在港岛的所有人不得因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原因发生冲突。在经历了几年前的那场股灾后,实业是港岛的根。你那时候年纪小,不知道也正常——右派曾经用炸药破坏左派工厂,英港府直接介入并警告。童悦娟如果真敢对你下黑手,右派也要遭殃。”

  “懂了。”卢同感叹,“实业家居然是港岛的版本T0。”

  以后要多找张彻聊聊天,这位简直是玩弄政策的好手!

  必须偷师!

  张彻没听懂这句话,愣了愣,装作很懂地点了点头:“是的。”

  李瀚祥听得一头雾水,索性和楚源聊天去了:“当初的‘长凤新’多风光啊,现在却没落成这样。”

  “当初发生了那些事,我们为了避开英港府的监视,不得不拍摄描述社会现实的题材。”楚源叹气,他也是熬不过那段时光,选择加入邵氏。父亲为了他不被自由总会追责,选择退出影坛,辞去职位。

  卢同插话:“要我说,左派应该直接把制片厂挪到暹罗,另起炉灶,继续拍摄武侠片。”

  楚源沉默了两秒,夸道:“还是同仔有魄力。”如果当年左派电影公司真的按照卢同的方法做,现在或许是另一副光景了。

  “事情已成定局,多说无益。”卢同不喜欢沉溺于过去,岔开话题。

  在六七暴动后,左派电影公司遭到沉重打击,制片资金依赖内地。

  “长凤新”积极响应内地政策导向,拍摄的电影以爱国主题和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电影很难拍得生动有趣,扑的概率极高。

  左派的发行商被右派卡片源,左派电影公司又拍出一堆受众单一的电影。电影难以进入内地,东南亚没有票房,观众流失,戏院经营亏损,左派当然生存困难。

  在七五年前后,左派电影公司有了相对自主的拍摄权力。鲍方导演的《屈原》参加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作为港岛代表作品在多个东欧国家展映。陈敬波导演的纪录片《杂技英豪》在部分欧洲国家的电影节展映,以杂技艺术为载体传递文化友谊,得到了中央的夸赞。

  虽然这两部作品在东南亚热映,但它们也缺少发行商购买。这点就与自由总会的干预有关了。

  所以,左派电影的衰弱是诸多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内部因素是人才的流失和题材受到干预,外部因素自然是自由总会的封锁。

  吐槽归吐槽,被领导点名批评业绩差时,锅还是要甩出去的。

  内因?

  没有!

  多年以后,当记者采访卢同“为什么港岛的左派电影会在他的手上突破自由总会的封锁,焕发新生”,卢同毫不犹豫地表示——

  因为英港府放宽了对我们左派电影公司的监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